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木舒克佛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木舒克佛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图木舒克山跟前,我扶者年过古稀的历史学家李恺先生,爬过一段全足石头的山坡,仰头而望,上面是数丈高的悬崖,就在山坡与悬崖的交接之处的崖壁上,刻着石佛的座像,有四大一小,有释迦牟尼、有观音佛像等等。我们走到佛像跟前,李恺先生用握在手中的矿泉水,浇遍佛像全身,被风沙吹拂且布满灰尘的佛像,顿时变得清晰鲜亮起来。

无疑这是镂刻在崖石上的佛像,从艺术的角度判断,这是保留完整且造型精美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众多的佛家弟子中也潜藏着真正的雕刻艺术家,他们不仅仅只是有艺术天赋,而且,他们拥有虔诚,这份虔诚包括艺术的、但更多的是对佛祖的。从佛教的角度去判断,尽管中华大地佛窟、佛寺依然很多,然而,佛的崖刻像却几乎没有了。李恺先生说,巴米扬的崖刻大佛被塔里班分子炸掉以后,那么这个地球上保留有崖刻佛像的地方,就只能是图木舒克了。其他地方是否还有?李恺先生目前不知道,我就更不知道了。据说,这面石崖上,过去刻着很多的佛像,还有雄鸡、山羊之类的崖刻像,很遗憾地就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变成了图木舒克的一种传说,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了。这几座佛像能让今天的我们去膜拜,或去欣赏、品读,实属不太容易,但还能保存多久,能让后来多少人再来膜拜,已无法断定了。

大山、大地、江河,不管后人崇仰也好,不祟仰也好,我们都得尊崇于它,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在它的怀抱里,总会留下人类历史进程的某种记忆,从这种意义去分析,那么,佛像在这座山前石崖中的遗存,既是佛教信徒镂刻在山中的杰作,也是表达佛教在图木舒克大地上的久远而又亘古的历史,人类自身似乎做不到这些,而唯有大山或者大地才能容纳于这一切。

凝望图木舒克的几座佛像,想象这片大地曾经佛教鼎盛,僧侣甚多的历史时,也有无数的疑问伴着我的想象而生。这佛像何时传人图木舒克?是何方僧侣留下的杰作?昔日的佛教究竟如何兴起与兴盛?虽然,大山以博大的胸怀融铸了这一切,可大山无语,大地无语,它不能告诉我这所有的疑问。佛在山的悬崖前依然安详,山包容着佛的历史依然平静。

当然,让我感到惊奇的,还有佛教的传播速度及其他的传播范围。李恺先生又擦了擦佛的脸庞和佛背后的佛光,然后,坐在佛像前的石头上,望着远方,似乎是佛来到图木舒克大地时的方向。他喃喃地说,佛产生于公元前的7世纪,3世纪开始,佛便从古印度传到安息、大夏、康居、大月氏以及克什米尔,然后又经克什米尔传人新疆的天山南北。于是,佛从西而来到了图木舒克。来来往往肩负着使命的僧人在这儿顶礼膜拜佛祖之后,才出发去很远的地方。图木舒克成了僧人拜佛的必经之地。

佛教的兴盛让那么多人的心灵得到安抚,我想,这可能与人的不安分很有关系,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不了解自己的过去,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他们在饱受劳碌之苦的同时,还要面对弱肉强食的争斗,于是,不安分的心灵需要一种超越自己人生的东西来替代,才能平静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生于公元前565年4月8日夜的释迦牟尼,决定舍弃王族优裕而又安宁的生活,弃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其梵天创世说教而去,在他29岁那年初的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与侍者一道,骑马出了家门,遍访名师,学习禅定。后来又在一座很大的森林里,冒酷热之苦修行5年,正当他饿的骨瘦如柴、决意不再苦修之时,一位牧羊女送来乳粥,他吃完乳粥,身体又恢复如前,便又端坐在正觉山菩提树下入定,35岁那年,终于修炼成道,于是,在以后4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以“苦、集、灭、缔”的四谛,游历四方,导化众生,得到众多信徒信任,也安抚了众多人不安分的心灵,他被众人尊为“佛陀”,即觉悟的意思,也被誉为释迦族的圣人。公元前的486年,释迦牟尼已经80岁了,这一年的2月25日,他涅于拘尸那城外的婆罗双树下,一时间,树林里花朵齐放,林色变白,白花喷香,仙鹤群聚。涅之后,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耶与阿难等500人,将他一生所说的佛法记录整理、编集为“经、律、论”“三藏”12部。同时,释迦牟尼被弟子们奉为教主,弟子们自称为他的“释子”。并不遗余力地把佛法向东扩渐。他们从西而来,翻山越岭,至于阗,至图木舒克,然后又向龟兹乃至更远的东方,后来,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

“佛法无边”这句话只是佛家弟子的语录,佛的传承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崇仰佛的弟子翻山越岭西行,去佛祖所在的地方膜拜,他们从远处来,到了图木舒克后,又远道而去,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被称为译经的“四大翻译家”都曾是图木舒克东归与西行僧侣中的一员。

当然,不管图木舒克是否接纳唐玄奘,但有两点是不能否认的,一是唐玄奘他孤身一人,履险如夷,经受生命极限的磨难。然而,他终于顺利地实现了自己西行求法的宏愿,这是因为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苦行僧,也不是盲目的冒险家,他是为佛学拨亮灵光的智者,是为探求真谛不惜以身殉教的勇士,是向恶劣自然环境挑战的伟男子。另外有资料记载,图木舒克的佛教兴盛之时,图木舒克兴小乘佛教,僧人甚多,整日锣钹声鸣响,沸声扬扬,佛事不绝。而且,被后人称为“九宫殿”的佛寺遗址还在,从遗址挖掘出来的数千件文物还珍藏在中国和国外的博物馆里。

李恺先生他赞同唐玄奘没走过图木舒克的观点,他也赞同图木舒克是佛家之地的沧断。我们看完崖刻佛像时,我搀扶他往山下走去,发现这段山路比上来时更陡更危险,我紧贴着他,紧握着他的手,走一会歇一会,下到平地,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稍事休息,我们就去了被称为“九宫殿”的佛寺遗址。李恺先生告诉我说,崖刻佛像大约是汉代或北魏时雕刻的,可佛寺却留下最浓厚的痕迹,则是唐代的气息,这也说明,唐代的佛教在这儿非常辉煌。

我小心地问,那唐玄奘是从这儿走过去的吗?

现在,我们必须找到证据。李恺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他明确地告诉我,唐代的悟空和尚是从图木舒克走过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悟空去的时候是商人,到了印度,他病了好长时间,后来在印度皈依了佛门,他似乎比唐玄奘晚去印度好些年,他写的书《经行记》说不定有唐玄奘西行取经的记载,遗憾的是这本书失传了。

听了李恺先生的话,我只有扼腕叹息。就像叹息“九宫殿”佛寺的昔日辉煌化作废墟一样。

我们今天所说的“九宫殿”是指佛寺的九座大殿,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伽兰殿、祖师殿、法堂殿的九座建筑。据说,除九座殿外,还有经堂、禅堂、亚净、浴室等辅助建筑。古代的人称这儿“庙堂高敞,殿堂齐立,类客房者有九。”然而,昔日的一切都已化为了废墟,“风流总是风吹雨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