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研究生态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及在这一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通过对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和本质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分析,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分析了这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和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态度,以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98-02

一、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与本质

(一)内涵梳理

价值选择,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客体的属性、功能及其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比较,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主体最大的价值的过程[1]。教育价值选择,是指教育活动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所做出的价值取向,它表明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态度[2]。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生态观,将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网络结构。在这种生态观的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必须以生态价值为取向,全面认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系统与环境,运用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生态思维方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这就是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

(二)本质透视

理论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彻底抓住“人本身”[3],笔者认为要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环境,实现其最大价值应当从“人”这个最本质的个体出发来研究这一过程,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生命和尊严,倡导个体的自由和发展,“以人为本”。生态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强调的是人本价值,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一种解读。但这并不是说完全排斥主客体二元化思维,而是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思维,阐述生态的本质意义即对人的主体性的提倡和尊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三个系统、两种关系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提出社会结构五个层次的思想:即“(1)生产力的状况;(2)被生产力制约的经济关系;(3)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生长的社会政治制度;(4)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人的心理;(5)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4]。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以普氏的社会结构五层次理论为基础,在其《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5]、《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6]《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7]等文章中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全部社会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构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图表,并将其总结为“三个系统、两种关系。”

如图表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方面,并同时存在着纵向、横向两种生态关系。在图表2—图表4中阐述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含的具体内容,由图表1可以看出,我们希望实现的是如横线表示下的系统的良性运作,但如果有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紊乱,系统的“输入”、“输出”无法实现,整个系统也有可能进入恶性循环。而要规避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难点。

三、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

(一)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1.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疏离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共同冲击下校园里的大学生本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90后”陆续进入大学,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游走于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之间,感知网络社会里世界各地异质的文化与现实社会里利益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心理不断被冲击时。当传统教育所弘扬的主流社会价值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光怪陆离的“实然”社会现象冲击,这种“应然”和“实然”的强烈对比,造成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疏离。

2.大学生个体对思政教育态度的多样性使其效能面临挑战

考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既要考虑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要考虑实现过程中的效率。而要两者兼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有教育主体的态度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支持。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与否的多样性选择,可以用图表5来表示:

从此表来分析,很明显第四阶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况。但从当代大学生个体情况来分析,社会转型期下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人生发展定位、对政治学习的需要性和接受度都存在着很多不同,正是在这种多样性的影响下,大学生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总体来看,目前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存在但数量还不多,大部分学生属于第二、第三阶段,这类学生的数量和比重都较高。要将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的学生引入第四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正面临着挑战。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世俗取向的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倡导正面教育。在本文研究中,从宏观角度来说,社会意识生态环境受到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心理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社会个体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反应。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但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任何子系统都不可能不受外界干扰。各种社会现象通过媒体、网络在大学生中相传,甚至也复制到了大学校园,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理性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体心理,而由此形成的社会心理生态环境也与理论意义上的社会意识生态环境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与社会世俗取向的冲突已经成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可知,贯穿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8]。要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就一定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将“生命的、有机的、内在联系的生态观点”[9]引入其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需要,更要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思想、精神要求,它是在继承社会优良的思想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同时指向未来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这正是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系统和谐和动态平衡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唯一路径。

(三)尊重个体,以人为本

“大学生的一切问题,其根源在于社会,而不能在学生身上去寻找问题的终极原因”[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的核心都是个体的人,因此尊重个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价值态度。

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能与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相对接。而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以人为本”的价值态度下,朝着真正人性方向塑造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进而达到改造社会,实现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价值选择,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尊重个体,以人为本正是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价值过程中应有的价值态度与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袁祖社.论主体价值选择的合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必然性[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2).

[2]扈中平.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J].教育研究,1995,(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

[5]邱柏生.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

[6]邱柏生.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

[7]邱柏生.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J].上海教育,2008,(2).

[8]黄必春.生态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8,(11).

[9]徐向农,卢岚.后现代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