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春辰 空间的拓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春辰 空间的拓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I ART:你如何看待当代语境中雕塑与装置的关系?

王春辰:我把雕塑和装置看做一个整体,它们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是空间的、立体的,都是结构性的物。如果要把这两者做一个简单的区分的话,装置作品可能更不倾向于去塑造一个形体,而是倾向于把很多物品放到一起。装置作品是与具体的环境、空间有关,很多装置作品都是随着展览的结束而消失,不具有保留性,这就决定了装置的特殊性。总的来讲,进入现代主义时期,世界万物都可以成为艺术材料。这个时候,雕塑与装置的边界也就变得模糊了。有时候,一件雕塑作品也可以看做是装置作品,一件装置作品也可以看做是雕塑作品。雕塑和装置分别从传统、极端向中间地带靠拢,它们有重合的区域。当今,装置这一类的艺术形式被更普遍地应用。

I ART:和传统雕塑相比,现代雕塑具有怎样的特征?

王春辰:传统雕塑就像传统绘画,有自身的规范和手法,从古至今形成了一系列的经典的范式。中国传统雕塑对一个人的刻画,讲究的是神似,而不是毫发毕现的形似,这就和艺术观和世界观有关,中国人追求的是对物象的意会。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气韵生动,雕刻也是讲究要抓住神态、抓住那种本质的东西。西方人在传统上讲究要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对象,要借助各种手法塑造一个逼真的对象。形成这样一个系统后,人们逐渐就把规范化的、经典化的作品看作是不可超越的。在当今中国的语境里面所提到的雕塑大多指的是西方式的雕塑概念。

从法国开始蔓延至整个欧洲的现代雕塑重视对结构的发展,以及对空间的重新认识。这等于是把雕塑的语言打开了,使其独立化。比如,瑞士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雕塑大师贾科梅蒂塑造出的一个人物,已经不是眼见的那个人,而是心理感受到的那个人,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人物精神的喷张、外化。

对材料的拓展,以及对材料本身的表现也是现代雕塑所具有的特征。现代社会出现了大量新型材料,打破了人们对艺术认识的局限性,雕塑也不例外。此外,现代主义将之前所有与艺术有关的媒介颠覆了,人们对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从绘画到雕塑都有一系列变化。过去的雕塑艺术家是借助材料塑造另一个形象,到了现代,艺术家对物质进行了重新思考,要针对材料说材料,要对物质本身进行研究、表达。这时的雕塑作品已不再是以表现自然界中已有的形象为目的了,这样一来,一部分现代雕塑又具有了非具象化的特征。此外,观念性及个人性也构成了现代雕塑的特征。

I ART:此次你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的展览《选择――央美的六个案例》无论从作品本身、还是展览形态都呈现了一种空间化、立体化的特征,对此你是如何考虑的?

王春辰: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除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和实验艺术系的教师之外,还有来自版画系、油画系、壁画系、造型基础部这些以平面艺术创作为主的科系的教师,但他们也都是围绕着展览空间进行空间化、立体化的创作,这是本次展览的一个特点,也反映了艺术家的能力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打破、拓展自己的空间意识、空间概念,比如将平面转为立体,将作品与空间发生联系。这六位老师的作品也反映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多元的面貌。

在策展之初,我和大家建议,一定要利用这个空间,对这个空间做出反应。除了陆亮的平面绘画作品之外,其他人的作品都具有一种立体化的特征。现代的展览也可以把整个空间看做一个作品,一个大的装置作品。虽然每件作品的体量各有不同,但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彼此呼应的空间效果。

I ART:在此次展览中,有不少以雕塑、装置为艺术形式的创作,请结合这些作品谈谈这些青年艺术家各自的创作特点。

王春辰:张伟的雕塑作品虽然还属于传统雕塑的范畴,但在艺术语言和题材上具有拓展性,在自身艺术演变过程中,他发现了很多观念性的东西。比如此次展出的作品《墨》,是僧侣的袈裟的造型,作品有一种精神的象征性。还有展示在墙面上的《幕布》,虽然是写实的,但也同样具有精神的象征性。幕布总是给人以一种仪式感,他作品中的幕布又是那种很庄严、传统的类型。幕布在很多场合都意味着庄重、盛大,意味着背后的一套仪式。此次袁元的参展作品《她们》不仅体现出了对材料媒介上的探索创新,也展现了从平面化向空间化的转变。唐晖的装置作品《崇高的机器》也同样体现出一种从画面到空间的转变。王郁洋之前就创作了很多大型装置作品,本次的参展作品《断言》是利用3D打印技术创作完成的。康剑飞的作品《我想邀请你同我一起创作》具有公共参与的性质,这也是现代艺术的一个特点,目的是使大家体会到我们都是艺术的一部分。(采访/编辑:王薇 人物摄影:胡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