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链接:中国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节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第一次提出“创新”概念。
进入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驱动,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也逐步加大。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政策选择。于是将“自主创新”镶嵌于未来战略棋局的重要位置,对中国来说,实是时势使然。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仅居于第28位。
今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 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提高到60%左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
七成国企无研发机构。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技术开发活动,特别是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口,即便一些国企引进了技术,但是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据了解,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在5%左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近年来,中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
目前,中国每花1元钱引进技术,只用0.07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而工业化成长时期的日本、韩国,是花1元钱引进技术,花5~8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有资料显示,中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和消化吸收经费两项费用的比例是1 : 0.06,而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比例则达到1 : 5到1 : 8。目前国企的技术创新掉入了两个怪圈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能力越弱越依赖,越依赖能力越弱,两个怪圈反复循环。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低,发明专利少,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尖子人才比较缺乏,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务院总理向与会代表“亮了家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其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在制造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只有韩国的四十分之一。 要想达到2020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左右的目标,中国必须在政策扶持上有重大突破。
处于转轨期的中国,制度欠缺的严重性和制度建设的艰巨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国务院不久前公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从财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四个方面力促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
中国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答案或许就在这一项一项的改革举措当中。
(原载香港《经济导报》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