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系统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系统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长作为教育系统宝贵的稀缺资源,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特别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呼唤“教育家办学”的大背景下,校长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而如何通过系统培养,使得校长具有成为教育家的特质和精神,在学校的管理乃至教育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教育家型校长 系统 培养

“成为教育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在各个省,如《黑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把“教育家办学”列为省政府人才兴教的战略部署及高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成为教育家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社会的普遍关切。

1 教育家的特质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教育家”?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华东师大的陈玉琨教授说,教育家要具有四方面的素质,即专业的精神与理念、专业伦理和道德、专业技能和智慧、专业成就与影响,简言之就是个性化的办学思想、丰富的办学实践、显著的办学成就与地区引领作用①。

2 成为教育家的条件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教育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构成进行具体的分类。研究者们一般将其分为:校长、教师、学者和教育行政干部。但古今中外,从大家公认的教育家中,校长所占的比例最高。因为,与其他三类工作者相比,校长因其职业特征,所以拥有的人力资源、权力资源等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并能把这种独到的理念运用到学校办学实践中,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而且,由于校长可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因此,教育家型校长还具备培养教师教育家的条件。

3 教育家的“培养”

事实上,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家都不是由什么机构培养出的,更不是什么机构来认定的,教育家的称号是人民、社会给予的。但这不影响我们依据教育家的特质,培养具备教育家素质的人才。而且,教育家的成长也是有一定的机制和规律的。因此,我们不妨把教育家素质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理念的重构。众所周知,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正常运转,校长都是有一套自己的办学理念并贯穿其中。而教育家型校长与之区别在于,他们的理念既是富于个性的、鲜明的、原创的,又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因此,培养教育家型校长需要协助校长在脑海中重构认识理念与价值判断。

3.1.1 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在教育家型培养对象的课程研修体系中,应包括经典理论、专业理论、前沿理论,并按内容划分模块,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拓展训练和交流研讨等形式,采用集中面授研修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1.2 以专家引领为导航。在教育家的培养中,思想的方向引领是关键。可依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分层建立如:小学、初中、高中学习研修小组,为每一个学习小组组建一个专家指导组。指导组成员由全国教育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以名师、大家的教育思想来引导校长的思想发展方向。

3.1.3 以自主研修为主体。除了名师、大家的积极引导,校长个性化的思想形成要充分依靠自我成长。一般是培养对象在培养单位、专家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围绕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确定研究和发展方向,通过承担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名著研读等,积极促进培养对象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展。

3.2 第二阶段:实践的提升。每一位致力于成为教育家的校长都不缺乏实践经验,但要想在新的理念引导下去践行新的管理实践,对校长们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考验。因此,校长们的这种实践素质和能力也需要在培养中不断提升。

3.2.1 以导师指导为依托。可聘请知名教育专家、高校名师等组建“一对一”实践导师指导团队,通过导师深入学校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地与培养对象共同研究学校管理的工作现状、问题困惑,探寻办学特色,促进培养对象领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3.2.2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培养对象到国内名校、名校长工作室进行访学交流,并以旁观者视角进行“名校跟岗”的蹲点活动,学习、借鉴名校的办学思路和管理经验;组织培养对象前往国外著名大学和中小学等境外教育基地参加教育高端培训与考察。了解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培养国际视野、多元化思维与现代教育管理意识。

3.2.3 以学术交流为渠道。培养对象应积极参加区域或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同行间的学习与提高。并借助专家及导师的专业平台,赴各地讲学,积极宣传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即是宣传经验、扩大影响,也是与同行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3.3 第三阶段:思想的锤炼。当校长把由此产生的新理念与实践形成良好的结合,运用到学校中去,并产生显著的办学成效时,它不但体现在如: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等显性文化中,更会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中表现出来。而这种良好的氛围形成的健康循环机制会进一步确保学校科学、持续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区域的典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正如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过来,真理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因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实践的丰富,而在此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助推力。

3.3.1 以名家论坛为平台。对于办学有特色、教育教学管理成果显著的校长,培训机构可协助其举办教育思想研讨会。并在全国知名教育学刊、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帮助校长提升办学理念,提炼办学思想。

3.3.2 以成果展示为介质。积极资助培养对象开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和出版专著,推广其教科研成果,努力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定期召开学术成果汇报会,展示和宣传培养对象的先进经验,并借助远程网络平台等,进行成果交流、研讨和推广。

3.3.3 以活动激励为手段。进一步激励办学卓越的校长,在此基础上定期举办“未来教育家”的评选活动,在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学校长中评选出“最具领导力”、“最具创新力”、“最具思想力”等未来教育家的典型,并对获奖者在今后课题研究及薪酬福利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在社会地位上给予有志于成为教育家的校长以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4 教育家“培养”的机制

4.1 培养对象的遴选。并不是所有人具备成为教育家的潜质和素养,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师德高尚,有教育信仰,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其次,有较为深厚的教育理论、文化和专业素养。观念新,专长突出,在区域和专业领域内影响大、示范性强,受到同行、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敬重和好评;第三,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勇于承担重大教改实验项目,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成效显著。特别在推行现代学校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第四,在学校改革与发展、办学与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所在学校特色鲜明、业绩显著、成果突出。第五,积极进取,有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理想和不懈追求。

4.2 培养阶段的确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作为一种人才发展战略,有学者将其路径概括为:成长、成名、成家。这其中包含了理论(新理念的构建)、实践、理论(新思想的成熟)的循环上升的过程,更是校长走向卓越的历程。培训机构只有秉承科学、严谨的程序,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校长职业的发展特点,才能有效的划分培养阶段,并制定可行的方案,再组织专业的培训人员进行组织实施,才能使校长成长为具有教育家潜质的培养是可行、见效的。

4.3 培养过程的管理。在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期间,依据培养的周期,建立定期考核和科学评估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定期对培训对象的个人专业成长(包括研究成果、培训出勤情况)、学校发展变化(包括学校管理创新、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培养对象的考核管理档案,要求累计连续规定期限考核达不到培养目标的不再列为培养对象。同时,要求省级区域财政给予培养过程中积极的制度保障和财政支持,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虽然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但是教育家的潜质可以挖掘,素养可以锤炼。而实质上,社会呼唤教育家,更多反映的是“内行办学”,即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此,通过对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也正是响应了当前时代的新要求。(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模式研究》的子课题《教育家型校长系统培养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HZ12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