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顿悟的哲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一记事起,心中对佛就无比的敬畏。因为太姥吃斋念佛,常常拿“人不能做坏事,心地要善良,不然就会下地狱”等话来教育我。太姥对佛很虔诚,从不吃鱼肉等荤腥,更别说杀生之类。
小时候,对佛的敬畏到了极限,以为佛就是神灵,无时无刻不在天上注视着我们,所以不敢存一丝坏心,做半点坏事,唯恐受到佛的惩罚。这种教育泯灭了我童年时期天真无邪的天性,但可喜的是,在这种教育中,我的内心深处保存了人性中最可贵的品质――善良。
上学后,又被灌输了信佛就是迷信的观点,所以回家看到太姥念佛,心中很是害怕。怕太姥念佛被人发现而影响我的进步,又怕得罪了佛而良心不安。
直到长大成人后,过了许多年,读了许多书才明白:“佛”不是神灵,也不是万能的。“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言之,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潜心修炼,每个人都能立地成佛。
然而,修炼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佛法是心法,断然不可心外求法,一切修行从心开始。如果不修心,纵然懂得再多佛法也无济于事。而且,修行还靠悟性。
台湾作家刘庸在《点一盏心灯》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小尼姑,遁入空门多年,暮鼓晨钟,经念得越多,心中的个念反而增加,她问师父怎么办,师父说:“点一盏心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了,尼姑庵远近驰名,灯火辉煌。小尼姑成为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她做一桩功德,点一盏灯,但点的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越多。无论灯放在哪里,就是将很多灯把自己团团围住,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她困惑了,却没有师父可问,因为师父不在了,她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在她临终前终于通悟,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她点了一盏心灯!
佛法中总是渗透了禅意,而禅意又通明着哲理。因为禅和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维。
所以我在追根溯源中,发现了一些古代诗人的诗作中,许多都充满禅意。而这种现象,在唐代诗人的诗中最为明显。如,陈子昂的:“钟梵经行罢,香床坐入禅。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孟浩然的:“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王昌龄的题僧房:“棕榈花满院,台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诗中禅意更突出者,当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的王维。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又因唐玄奘和宋法戒和尚都曾译过此经,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诗人王维当时很受此经影响,故取字摩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
王维在诗中信手拈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的首句中说明自己中年以后信奉佛法,晚年在终南山安然隐居。落笔精炼自然,超脱世外之情溢于诗中。再看尾句,独寂无声之处偶遇林叟,谈笑间而悠然忘时。更将诗人的洒脱、无牵无挂之境推到极处。诗人“随缘任性,笑傲浮生”的禅者风姿尽显诗情画意之中。
王维深谙佛法,诗句的禅意自然而然,无一不表达出诗人的心声,如:“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再看“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来且落。”深涧中的芙蓉花,寂寞地开放,不待人识,自足自在;开也罢,落也罢,顺其自然。诗佛通过禅修多年,已悟此理。而通诗没有一点禅语佛句,却能将禅心淋漓尽致地表达。短短二十个字,清晰地表述了禅的意境,人称是一首“以禅入诗”的绝佳之作。
佛法中的禅意,蕴涵的哲理,还源于人各自不同的领悟。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南北朝时,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黄梅开坛讲学,准备在500弟子中挑选一位继承人,他就对徒弟们说,你们下去作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作得好就传衣钵给谁。神秀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继承人,他半夜起来,满怀信心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当时是厨房里的火头僧,他知道后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慧能是个文盲,不识字。他听别人念完这个畿子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作了一首畿子,央求别人帮忙写在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觉悟,世上万物皆空,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因为“空”就是佛的最高境界。
弘忍看了这个畿子以后,便把衣钵传给了他。10年之后慧能又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成为少林六祖。
当我以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后的平常心,赏析这些充满佛法禅意的诗歌、故事,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追寻人生真谛时,在世俗中,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大爱无私,上善若水。
佛家禅语中,宋朝无门慧开的诗,阐释了“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心境也是我梦寐以求的,虽然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