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灸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灸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加针刺、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60%。结论:本课题组治疗措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针灸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神经功能障碍可涉及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等。其临床症状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持续疼痛和(或)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导致下肢感染、溃疡、甚至截瘫。目前国内外对DPN的治疗,多着重于从血管因素、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以及自身免疫等单一因素着手,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疗效不甚满意,近年采用针刺结合综合治疗DPN,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0岁,糖尿病病程7.5±6年,NPN病程1.8±1.5年。随机分两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性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糖尿病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诊断标准[1],DPN依据《临床糖尿病学》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年龄<40岁或>80岁;②严重心、肝、心、肝、肾功能异常;③和并糖尿病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④有3次以上糖尿病昏迷史;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等);⑥合并有出血性疾病;⑦存在有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如长期接触铅、苯等有机溶剂或其他毒物);⑧过度肥胖(超过40%以上);⑨妊娠、哺乳期妇女;⑩不合作或精神不正常。治疗方法:⑴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根据血糖情况选择磺尿素类、双胍类、餐时血糖调节剂或胰岛素的治疗,严格控制空腹血糖6.1mmol/L。⑵治疗组:①针刺治疗:主穴:脾俞、肺腧、肝俞、胰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瘀血较重者加血海、地机;痰浊明显者加阴陵泉、丰隆;下肢麻木疼痛者加承山、承筋、委中、阳陵泉;上肢麻木疼痛者加曲池、手三里、外关;腹泻或便秘者加天枢,大肠腧。手法:采用毫针深刺法,要求针感在深部传导或局部扩散。进针徐徐得气后脾俞、肾俞用提插捻转补法,余穴平补平泻,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次/日,15天1疗程。②药物治疗:神经生长因子,500U/次,1次/日,肌肉注射,15天1疗程。尿激酶,1.5万U/次,加入0.9%NS 500ml中静滴,1次/日,15天1疗程。

疗效评估方法:采用肌电图仪测定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正常人双侧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5m/秒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提高3~5m/秒;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或提高不足3m/秒。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观察项目: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②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③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血压及心电图。

结 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5m/秒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提高3~5m/秒;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或提高不足3m/秒。

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也有所加快,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腓浅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其发病率高达25%~90%,目前认为高血糖是其主要发病因素。其机理是由于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狭窄、管膜增厚,管腔闭塞,血栓形成等,导致神经细胞鞘膜水肿、脱髓鞘改变,轴突纤维化,运动终板肿胀等病理而产生症状。

DPN属中医学消渴日久致阴阳俱虚,脾肾阳虚,气血亏虚为主,同时病久入络,血脉瘀滞,脉络不通为标。针灸能够调节胰岛素和血糖水平,降血脂,改善微血管病变,以及促进损伤神经局部炎症水肿的消退,加速局部变形、坏死、崩解产物的吸收,有效促进神经髓鞘及轴突的再生。尿激酶具有降低纤维溶解酶激活物活性,增加纤溶酶活性的作用,溶解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的效应;能使血管扩张,血流通畅,微循环得到改善。尤其使滋养神经的微血管病变改善,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从而使症状好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25%~90%,目前认为高血糖是其主要发病因素。其机理是由于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狭窄、管膜增厚,管腔闭塞,血栓形成等,导致神经细胞鞘膜水肿、脱髓鞘改变,轴突纤维化,运动终板肿胀等病理而产生症状。

本观察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与单纯控制血糖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提高正中神经与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方面,治疗组也有明细是你由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出本课题组治疗措施的良好应用前景。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