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我们翻开现行的语文教材,就不难发现凡阅读课文后的作业中关于朗读的要求,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在排序上发生了变化,即传统教材将其排在最后一条,而现行教材却将它放在首位。可见,对于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要求,已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使我们师生更加认识到:学习语文首先要读好书,课文能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得有声有色,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的先辈在千年之前便发现了这条真理。我国古代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轶话,是说好的诗歌只有配以绘声绘色、娓娓动听的朗读,才能显示它的风采和魅力。大量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也不是靠练习训练出来的。

【关键词】重视读法 重视示范 重视技巧 重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0-01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笔者体会颇深,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给正确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怎样读才算正确、流利、有感情。即所谓“正确的读”就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晰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所谓“流利的读”就是要在正确读的基础上,不断句、熟练地读;所谓“有感情地读”就是在前两项要求上的更高一个层次,即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轻重缓急。学生对以上要求心中有了数,教师当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在初读课文、细读课文、赏读课文三个阶段有目的的分步实现三种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的读法。具体地讲,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能读正确即可,在细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不但正确而且流利地读出来,在赏读课文时要读出味、读出情,将作者蕴含于文章之中的情感通过朗读再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出只有达到朗读的三个要求才使人感到舒服,受到感染,在每次学习新课之前产生愿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强烈愿望。这三个层次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始终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事倍功半。

二、重视教师朗读示范

教师的范读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朗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范读必须把握好出现的时机,掌握好内容的长短。

1.学文前全文范读

这时的范读,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浓烈的兴趣。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产生感情,激发兴趣。如学生听老师范读《桂林山水》,就能感觉好像真的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正泛起一叶扁舟,荡漾在漓江之上,欣赏着山水的美景。这样,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有一读为快之感。

这时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创造朗读的条件。教师范读时,要求学生双手捧书,边听边看,这样有助于自己读书的时候,读好字,读好词,读好句,乃至读好段和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学到相应的朗读方法及技巧,为正确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这时的范读,还可以要求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对课文留下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范读之前便启发提问: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那么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不看课文,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读。学生听完之后,在头脑中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为理解课了很好的铺垫。

2.学文中片段范读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学而学不会,想读而读不好的时候,教师予以示范,给予启发,指点迷津。当学习到课文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感情较强烈、难度较大的地方时,教者进行范读,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与之相应的朗读技能。

三、重视朗读技巧传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不重视朗读基本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反复地读,盲目地读,是不会达到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目的的。朗读基本技巧是指停顿、轻重、语速、语调、表情、动作等要素。下面就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解读。

【例一】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鸟的天堂》)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要读好这一自然段,首先应指导读好重音的词语(文中加点的部分)。“忽然”一词是文章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分水岭,打破了周围的静寂,因此应重读。接下来的是因人“拍”手而鸟“飞”起,这两个动词的重音处理反映鸟的机警,不习惯来自外界的干扰,说明大榕树的确是鸟儿们的世外桃源。重读“热闹”“到处”可让人自然的想象出鸟多的程度,满目都是鸟的情景。“叫”“飞”“扑”重读则充分呈现出众鸟活动时的动作千姿百态的欣喜景观。其次在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句(文中划线部分)时,可以不受逗号逻辑停顿的限制,连着读,并读出高低错落,如数家珍,使听者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鸟的大小不一,色彩纷呈。只要把握好该段中重音朗读和一些句子的语速,就能把作者笔下描写的鸟儿多而欢的情景读“活”了,“天堂”中的主人便会跃然纸上。

以上事例虽不能概全所有朗读方法,但教师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朗读技巧,深刻理解朗读作品的内涵,只有自身做到游刃有余,方能驾轻就熟地正确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就会立竿见影。

四、重视学生朗读评价

重视学生的读后评价可以起到肯定优点,查找不足,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如果课堂上只是一遍遍流于形式的读,读后不加评价,学生也就不知自己读得怎样,无从改进,更无从提高。但评价要讲究科学,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全面;评价应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地朗读,同时及时指出存在缺憾,以便朗读水平的稳步上升。

我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课改的脉搏勤于探索,不断注意总结得失,掌握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读规律,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训练实践之中,定会在朗读教学这块方土上大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