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各环节的层次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各环节的层次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这个学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差距很大,这势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如果仍旧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低层学生,B组为中层学生,C组为高层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现就此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 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要求

课堂教学目的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使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出发点,它决定着整体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大纲,并在处理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如九年级上册89页―91页,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可制定如下要求:

共同要求:会用中位线定理解题。

不同要求:(对中位线定理)

A组:了解中位线定理的推导过程。

B组:理解中位线定理的推导过程。

C组:能推导中位线定理。

二、 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基础问题、容易问题,先让A或B组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综合程度的问题,可让C组学生回答,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提高A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同时使A组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三、 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

课堂练习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应精心编排,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A、B、C三组学生的水平相适应。教师对C组学生要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使他们奋发进取,充分发挥。对于A组学生,则应多辅导、多鼓励,并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多板演,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学习《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我设置了如下练习:

A层:(2a)2-4 1-(3b)2 x2-9y2

B层:4a2-9b2 (x+y)2-4(a+b)2-(a-b)2

C层:16x4-14(a+b)2-9c2 a2+b2+2ab-1

板演的学生大部分完成了,即可开始讲评,教师重在分析、启发、诱导,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习惯。对板演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且作为反面教材,讲深、讲透,直到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为止。

四、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

每一个概念、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使C组学生吃不饱,而A组学生吃不消。为此,课后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C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B组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要精心安排,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拟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单元诊断性测试,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不同层次的测试题,也可使用同一份试卷,只要注明A、B、C三组学生分别做哪部分题即可。每次测试后,小组人员应做适当调整。如:C、B两组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B、A组,而B、A组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C、B组。这样的教学策略,基础差的学生感觉自己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级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昌县宽裕乡九年制学校6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