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地球科学通识课程的一些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地球科学通识课程的一些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过去几十年中,各类高等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在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应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置地球科学的通识课程,从而切实推进地球科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与创业人才。

关键词: 地球科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地球科学概论;人才培养;创新

一、高校是培养创新与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过去几十年中,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了许多优秀大学生,为国家输送了许多有为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且不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近年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奖结果也不得不让人们有所深思。自2000年我国创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今共有20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得奖时年龄超过80岁的有15人,低于70岁的仅1人,他们中多数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有很多高考状元,可经过四年的大学训练后,这些高考状元中真正能在所学领域取得开创新性成就的却凤毛麟角。

为什么我们培养的创新性人才仍然比较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急功近利导向,使得学习风气下滑,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我国现有的教育本身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以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被动应试教育,只求高分,不求理解,死记硬背。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浮躁的不良习惯。经过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很多学生养成了应试的习惯。过细的专业划分、过窄的专业课程又使得学生进入过早的专业化培训,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专业课程,接受专业知识,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和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最终使得学生专而不博、学而不思,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习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消除应试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对大学本科教育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人才。

要消除中小学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才俊,高等院校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必须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避免过早专业化,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通识教育及南京大学“三三制”改革实践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相关知识与获得知识的方法与手段的教育类型。通识教育提供的是人文教育,是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目的是为了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

推行通识教育早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哈佛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核心课程模式,所有文理科的学生都要修完规定的核心课方能毕业。2009年,哈佛大学把名称恢复为通识教育,分为学术类别,要求学生必须从每大类中至少修读一门,当修完八门课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才能毕业。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是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与技术,学生在通识课程基础上学习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要求通识课程占总学分1/3,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各系不同,但系内课程一般也不完全由本系承担,学科交叉的特点是很明显的。

现在我国教育界已开始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正开始使通识教育融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最近,南京大学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尝试,对本科教育提出了“三三制”的改革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所谓的“三三制”就是指学生经过三阶段的培养,即通识培养、专业培养与多元化培养,形成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与就业创业类的三条发展路径。其中,通识教育是最基础性的也是最关键性的一个环节。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地球科学的通识课程并提出对通识课程的要求,是当前地球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地球科学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及有关问题

地球科学是研究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变及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的一门科学,其内涵十分丰富,学科门类众多,例如就目前情况来分,有地质科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系统科学等几大学科。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与经济建设的需求,地球科学正在加速发展。当前地球科学的特点是各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培养出具有创业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措施之一就是要推行通识课程的设置,进行通识教育。

1.设置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地球科学属于相对冷门学科,许多学生并不十分了解,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并且,大学的地理和中学地理差别很大,大学里的大气科学与人们一般认识的气象差别也很大;地球科学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课程过多、过窄,使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的现象;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主动查阅相关材料,缺乏主动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所以,地球科学中的通识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2.通识培养阶段的关键目标

在中小学的应试教学的影响下,中学毕业生的应试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基础知识不全面、不扎实,思维能力不够活跃;特别是进入高校后,如何适应新环境与新形势,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培养与提高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迫切、更为重要。因此,扩大充实基础知识,提高科学与人文素质,为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培养及多元化培养打好基础,是通识培养阶段的关键目标。

3.合理设置通识培养阶段的课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通识培养阶段,合理设置通识培养阶段的课程,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就目前情况来看,地球科学在通识培养阶段应包含以下几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