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学中的和谐思想浅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学中的和谐思想浅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曼德维尔开始,到斯密、萨伊、凯里、巴师夏、瓦尔拉斯、边际学派、马歇尔到马克思和现代经济理论,一直都把和谐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明确的或不言自明的内容,从而使和谐内在于经济研究,但是,对和谐的研究却又各自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

关键词:经济学;和谐;思想;浅探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88-02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经济,在研究和谐经济时,对经济理论中的和谐思想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曼德维尔是第一个对自发秩序进行系统研究的人,他在其代表作《蜜蜂的寓言》中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是冲动的和自私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形成劳动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以及个人主义的经济和谐模式。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社会有着自然的秩序,人们只要遵从这种自然秩序,不进行人为干预,社会就会自然和谐。从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看,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就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而遵循自然秩序就必须实行经济自由的原则,无须国家的干预,这样才合有社会经济的和谐。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在他那里已经完全构成了经济学的主导意识并真正对国家政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主导制度和政府的“守夜人”角色的结合的经济和谐机制。

萨伊给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确定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他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绪论中就说明,他的政治经济学意图研究说明财富的由来,指出财富充实的方法,教导人们如何逐日取用更多的不会衰竭的财富,并力图证明一个国家在人口增加的同时还能有更好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还要满意地证明,“富人和穷人的利益,以及各个国家的利益,不是相对立,所有对抗全是愚蠢”,从解除人的痛苦、救治弊病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研究比政治经济学研究更为重要,更值得有高尚思想和仁慈思想的人研究。”(萨伊,1963,p55)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协同创造了效用,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均提供了生产,因此三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相应报酬,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是相互和谐的,即提出了后来著名的“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的萨伊公式。这与斯密确定的富国裕民的目的明显不同。把“利益和谐论”倡导者的帽子戴在萨伊头上是合适的。

美国经济学家凯里和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夏是被马克思并列研究的两个和谐经济理论的代表人物。凯里以再生产费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来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是趋于和谐一致的,他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的不断完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的价值在再生产费用中占有的份额日益缩小,而劳动的价值日益增大,工资会随着工人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利润随资本价值的减少而下降的趋势,由此,工人在社会总产品中得到的份额不论在绝对额上还是相对量上都在增加,而资本家尽管在绝对量上有所增加,但是相对量则在减少,因此得出结论:这个支配劳动产品分配的一般规律是使人类各个不同阶级之间现实的真正的达成利益和谐的基础。

19世纪40年代,巴斯夏发表了集自由经济思想大成的著作《和谐经济论》,他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不同方面对和谐经济进行了论述,他认为,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总产品中分配给雇主的部分虽然在绝对量上有所上升,但在相对量上却会下降,而分配给雇佣工人的部分无论在绝对量上还是相对量上都会增加,这便会实现经济和谐,与凯里的观点类似,他认为自由是和谐经济的基础,“凡是承认人的利益是彼此和谐并以此为出发点的人,都会赞同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对各种利益不横加干预,不人为地进行分配。”“彼此必然和谐的利益,应由自由来解决”(巴师夏,1995,p35)。他还认为交换是所有和谐中“最重要、最美好、最具决定性、最多产的和谐”(巴师夏,1995,p119)。巴师夏对经济和谐的观点是从利益分配的结果来看的,而且他特别强调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在巴师夏看来,完全自由的市场是会自然地导向利益和谐的,而凯里则是在利益的分配的“实证”研究中确认各阶级的经济利益是趋向和谐的,市场经济的力量可以自然地使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和谐。

总之,萨伊、凯里和巴师夏三人在利益(分配)和谐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可以归到利益和谐论中。

瓦尔拉斯以创立一般均衡理论为西方经济学所推崇,他批评了斯密、萨伊等经济学家关于政治经济学定义的错误,在关于“精神科学”的财产理论(即财富分配理论)方面,不同意蒲鲁东关于公道和物质福利之间有冲突的看法,而接受巴师夏经济利益和谐的观点,认为,不论是冲突的观点,还是和谐的观点,都没有得到有效证明,因此,他“准备再度提出巴师夏的主张,而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辩护”(瓦尔拉斯,1989,p66)。事实上,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对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计算,他把市场和交换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再次重申了斯密、巴师夏等对经济利益和谐的自由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经济学的边际革命也对经济和谐做出了贡献,新古典经济学用个人主观效用理论进一步从形式上论证分析了斯密关于市场交易与自由竞争可以实现利益协调的思想观点,这主要体现于以克拉克为代表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市场供需决定论。克拉克将经济利益关系转换成数量形式关系,并从生产领域证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实现了“按贡献分配”或“按效率分配”的原则,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是和谐的。马歇尔的生产要素供求定价分配论认为社会分配是其生产原理的自然延伸,各种要素协同生产了财富和价值,也就有权共同占有和分配这种财富和价值,而分配的法则就是市场运行的一般的供求法则,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性,并且也说明了不同利益主体利益是和谐的,自由竞争会使社会各阶层得到最大的满足(钞小静,2007,p107)。应该说,萨伊只是定性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的问题,而克拉克和马歇尔则在理论上形式化地力图证明这种和谐的存在性,事实上,从他们之后,利益和谐再也没有引起更多的争论。

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主体和行为的关系,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与资本的利益对立关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不和谐深刻的制度原因。如果说西方经济理论试图证明和谐是可以实现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则证明和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和谐的不可能性。

总体上经济学对和谐的研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作为经济活动结果的经济利益的和谐、作为保证经济和谐的制度因素(如市场经济制度等)、衡量经济和谐的标准等几个方面。有的认为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如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谐会自然实现(如巴师夏),有的把和谐作为目标,有的把和谐作为建构过程,但是,不论言说和谐的,还是不言说和谐的,对经济和谐的追求一直内在于经济理论的研究中,有的把和谐问题直接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而有的没有,特别是现代经济理论,但是,现代经济理论的最大假设是私有制,而完全可以这样说,而对私有制的最大假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和谐。

参考文献:

[1]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和谐经济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 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3]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4] 何大安.经济学世界中的和谐社会思想[J].学术月刊,2009,(3).

[5] 蒋自强,等.经济思想通史:第2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6] 刘晓花.和谐社会与和谐经济[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6.

[7] 钞小静.天然和谐,还是人为和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