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速度下列车噪声变化规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速度下列车噪声变化规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通过对车外车体表面和车底转向架区域噪声试验,分析在不同速度下车外车体表面和车底转向架区域噪声变化规律,确定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车体表面形状对噪声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改进措施。分析车内噪声随着速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改进车内噪声的方法。

关键词 不同速度;列车噪声;规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TB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54-03

1 列车车外噪声特性分析

列车车体的三大主要噪声源:轮轨噪声、气动噪声以及弓网噪声。为识别列车的主要噪声源,分析列车运行时的各部位噪声的频谱特性,为降低车内噪声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对高速列车车外和车内噪声进行了测试。测试高速列车为8辆编组,两端为拖车头车,车辆编号为1车和8车,其余6节车厢(编号为2~7车)为动车配置。按列车运行速度的不同,分别测试了250 km/h、300 km/h、350 km/h等速度下的各点的声压级,以分析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噪声源的变化情况。

1.1 测点布置

8车作为头车,车头采用光滑流线型,以充分减少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列车车底设有空调装置、辅助电源设备等。车外测点位置包括车头流线形外壁及车顶、车窗测点,车底转向架区域测点,车底各设备附近测点等,具体如下。各测点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车体外表面测点:S1-8——车头侧前方测点;S2-8——车头正前方测点;S3-8——车顶测点;S4-8——车窗外壁测点。

2)车底转向架区域测点:T1-8——车头一位转向架轮轨附近测点;T2-8——车头一位驱动电机附近测点。T3-8——二位转向架轮轨附近测点;

3)车底主要设备附近测点:E1-8——空调进风口处测点;E2-8——辅助电源装置附近测点。

1.2 车底转向架区域噪声特性分析

图2、3为8车车头位置转向架区域测点T1-8、T2-8的声压级频谱图。声压级与列车行驶方向有关,当列车正方向行驶时,即8车为尾车时,空气动力性噪声小,主要噪声源为轮轨噪声,声压级较小;当列车反方向行驶时,即8车为头车,T1-8点空气动力性噪声较大,轮轨噪声也较大,但空气动力性噪声占主导地位。

图4、5为相同行驶条件下,8车转向架区域两点T1-8、T2-8的声压级对比图。当列车正方向行驶时,由于T1-8和T2-8所受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很小,两点测出的声压级主要为轮轨噪声,在同一速度下两点声压级频谱特性基本一致。当列车反方向行驶时,由于T1-8点受到较大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声压级明显高于T2-8点。

1.3 车体外表面噪声特性分析

由于列车运行速度大,车体表面会产生较大的空气动力性噪声。车体表面的测点包括车头测点S1-8和S2-8,车顶测点S3-8,车窗测点S4-8。图6、7为8车车头的两个测点,S1-8位于车头挡风玻璃右侧,S2-8在车头挡风玻璃的正前方。正向行驶:300 km/h、350 km/h,反向行驶:310 km/h、330 km/h。

由图6,列车反向行驶时S1-8处的声压级比正方向行驶大,由图7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这说明列车车头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比车尾大得多。同时图中可以发现,列车反方向行驶时,峰值声压级的频率向高频移动,特别是S2-8点,这个现象更明显。这是因为列车正反不同方向行驶时,主要噪声源发生了变化。车头受到的噪声频率较高,而车尾湍流引起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频率较低。

图8、9为8车车窗上的测点S3-8和车顶测点S4-8的声压级频谱图。通过比较可以发现,S3-8点的声压级在列车反方向行驶时略大,声压级频谱曲线的中低频较高,但在高频段,S3-8点的声压级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S4-8点的声压级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要取决与列车运行速度,与列车行驶方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特性分析

2.1 测点布置

车厢横断面传声器阵列的布置方式,对车厢内的噪声进行了测试,如图10所示。中心线上下布置2个点,记作A1、A2;顶棚处布置4个测点,记做B1、B2、B3、B4;侧墙处布置3个测点,分别位于车窗上方,车窗中间,车窗下侧墙,分别记做C1、C2、C3;地板上布置3个测点,记做D1、D2、D3。

2.2 车厢内横断面声场分布

8车厢内也测量了两个横断面,记做横断面1和横断面2,其中横断面1位于8车厢靠近车门位置,横断面2位于车厢中部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2和图13分别为列车350 km/h正、反方向行驶时,8车厢横断面1的声场分布情况。图14和图15分别为列车300 km/h正、反方向行驶时,8车厢横断面2的声场分布情况。

根据横断面1和横断面2的声场分布,以列车靠近地板位置和车顶位置的声压级最大。顶棚的测点中,以B4点的声压级最大。其次为地板处噪声,由于受到轮轨噪声的作用,加上车底辅助设备的影响,使得地板处的声压级也较大。比较列车正反两个方向的声场分布图,可以发现,列车反方向时横断面1和横断面2的噪声比正方向时大。横断面1中,当列车350 km/h反方向行驶时,B4点的声压级比列车以350 km/h正方向行驶时大;横断面2中,当列车300 km/h反方向行驶时,B4点的声压级比列车以300 km/h正方向行驶时大。究其原因,由于8车在列车反方向行驶时作为头车,受到空气动力性噪声大,车厢内的噪声也较大。同时可以看出,车顶和地板是噪声传递的薄弱环节,需要提高车顶和地板的隔声量,特别是对于受电弓区域的横断面,应特别提高受电弓处车顶的隔声量,以减少车外噪声源传递到内部的透射声,从而有效降低车内的噪声。

2.3 车厢内声压级频谱特性

2.3.1 车顶声压级频谱特性分析

横断面1的B2点的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峰值特征频率不明显,呈现宽频带特性。总体上来说,横断面1的B2点的声压级较小,而且该点的频谱曲线较为平缓,在250 Hz处没有尖锐的峰值。当列车以350 km/h反方向行驶时,频谱曲线在200 Hz处出现较小的峰值。

2.3.2 地板声压级频谱特性分析

D1点的噪声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横断面1的中的D1在整个低频段,声能量在各频段分布较均匀,峰值声压级不明显。同时声压级也明显低于车厢端部断面的声压级。地板结构的设计中应分别考虑车厢端部断面和车厢中部断面。对于车厢端部断面,在车体结构的设计中应考虑结构在500 Hz以下频段的隔声量(重点是100 Hz~315 Hz频率范围内噪声),尽量提高该频段的隔声量。而对于车厢中部断面,地板的隔声要求相对较低,重点考虑1000 Hz以下频段的隔声量。

3 结论

列车在高速行驶时,根据车厢位置和设备配置差异,不同车厢的噪声源有所不同,但主要噪声源为轮轨噪声、气动噪声。轮轨噪声在800 Hz~1250 Hz处出现特征峰值,声压级随列车速度增加而增加;空气动力性噪声呈现低频率、宽频带的特点,声压级随列车速度增加而迅速增大。高速列车车外噪声都具有高声压级的特点,当列车速度达到或接近350 km/h时,车体表面、车底转向架附近的声压级急剧上升。列车高速行驶时,列车辅助设备噪声相对较小,对车厢噪声的贡献量相对较小。8车作为列车正方向行驶时的尾车和反方向行驶时的头车,车体表面均受到较大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但作为头车运行时受到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更大。

高速列车车厢横断面的噪声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横断面1和横断面2位于8车厢中部,受到轮轨噪声影响小,声压级相对较小。8车厢内的噪声与列车行驶方向有关,列车反方向行驶时车厢内的噪声大,其中车顶和地板处的噪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