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义乌市2004―户籍人口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义乌市2004―户籍人口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乌市户籍人口中每年有4 000余人死于各种疾病,居民疾病谱及死亡原因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卫生热点问题,但近20年来,我市死亡报告和统计分析工作基本处于空白。为摸清我市目前不同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掌握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人群分布特征,推断我市人口的期望寿命,我们对全市户籍人口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死亡的义乌市户籍人口

1.2方法

通过民政、公安部门掌握基本的死亡名单,再由调查员到各村(社区)现场调查该村(社区)的死亡名单,2份名单汇总后形成最终死亡名单。

根据死亡名单,首先通过查阅全市各医院死亡病历确定死者死亡原因,对不能在医院查阅病历明确死亡原因的死者,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通过现场调查综合分析其死亡原因。

经审核调查合格的调查表录入电脑进行综合分析。

1.3评价指标

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率标化采用浙江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婴儿死亡率、死因顺位、死因减寿(YPLL)、期望寿命。YPLL以中国人群的期望寿命70岁为标准计算,公式为:

YPLL=∑[(L-Xi)-0.5]・Di

L为期望寿命;Xi为死亡年龄组的组中值;Di为死亡人数。

减寿率计算:YPLL率(‰)= YPLL×1000/N

N为人口数。

根据简略寿命表的方法按5岁一组分成0~,1~, 5~等19个年龄组进行YPLL的计算,然后按照YPLL率的计算公式算出减寿率来进行比较。

1.4质量控制

做好调查人员的培训; 落实抽样复核工作,不合格的及时复查; 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编码,资料采取双遍录入; 各项质量控制达到国家死因调查要求的指标。

2结果

2.1总死亡情况

2004―2005年共调查死亡个案8 761例,粗死亡率为636.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7.58/10万)。其中男性死亡4 928例,粗死亡率为700.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767.65/10万);女性死亡3 833例,粗死亡率为568.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4.88/10万)。男性高于女性。

2.2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2004年全市婴儿死亡数为69例,死亡率为8.75‰,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95例,死亡率为12.05‰;2005年全市婴儿死亡数为55例,死亡率为6.99‰,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89例,死亡率为11.31‰。

2.3死因顺位

前5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前5位死因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0.40%。其中男性前5位死因顺位与全市的相同,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表1)。

2.4前5位死因减寿分析

恶性肿瘤的减寿率最高,其次为损伤和中毒(表2)。

2.5期望寿命

2004年期望寿命为75.65岁,其中男性为73.16岁,女性为78.56岁;2005年期望寿命为75.99岁,其中男性为74.02岁,女性为78.18岁。

2.6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死亡病例中恶性肿瘤2 058例,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9.43/10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直肠癌(表3)。

2.7损伤和中毒死因分析

损伤和中毒死亡1 258例,死亡率为91.34/10万,居前5位的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自杀和淹死(表4)。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2004―2005年义乌市户籍人口死亡率略低于浙江省2005年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婴儿死亡率低于浙江省2005年全省婴儿死亡率。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死因疾病谱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急性传染病、肺结核及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降低,而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始终处于高水平[1]。我市前5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0.40%,相对于全省水平,我市因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死亡的相对较多。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上述疾病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按减寿率进行死因排序,第1位死因为恶性肿瘤,第2位死因为损伤和中毒,第3位为脑血管病,其次分别为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而主要减寿率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说明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造成的寿命损失最大。

2004、2005年的期望寿命与浙江省2005年居民期望寿命(75.84岁)[2]基本一致,女性高于男性。

我市在死因报告和统计分析工作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本次调查取得了2004―2005年户籍人口的死亡原因、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对居民死亡的危险程度,推断出人口期望寿命,对开展疾病控制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相关依据。而在本次死因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死因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以及时掌握死因监测的相关信息,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我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特点,制订相关的卫生政策已是当务之急。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环境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采取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要加强损伤(包括交通安全等等)的安全教育,使居民远离危险因素,促进居民身体健康,提高期望寿命。

4参考文献

[1] 郭炳虹,王翔军,王彦宏,等.2003―2004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2005,21(4):441-442.

[2]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年浙江省卫生监测区出生、死亡和慢性病监测年度报告[R].2006:20-39.

(收稿日期: 200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