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唱给母亲的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唱给母亲的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每当听到这首歌,总会有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啊,母亲

母亲是平凡的。平凡的母亲却有着厚重而深沉的爱。这种爱,或许是灶台前的阵阵饭香,或许是村口迎接你回家的身影,或许是让你不耐烦的唠叨,或许是盛夏一片清凉的绿荫……或许,你常常把它忽略;或许,它永远在你心中。母爱绵绵,母爱深深!

啊,母亲!我们该怎样报答您?给您一句轻声的问候,给您一个深情的拥抱,听您讲讲那遥远的往事,陪您说说我长长的未来……或许,您的儿女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就是您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是啊,母亲,您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也是儿女们最大的幸福和安慰!

母亲,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生命,谢谢您哺育我成长,谢谢您让我的生活洒满雨露和阳光……

用心聆听母爱的声音

回家去问妈妈

文毕淑敏

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在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安西!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在那里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感动。除了我,咱们家谁也没有到过那里!”我得意地大叫。

一直安静地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情,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唆。”我说:“我以为你是坐火车来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妈妈依旧淡淡地说:“那时候哪有火车?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

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义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因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我们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那是妈妈的眼睛啊!

我们幼年的顽皮,我们成长的艰辛,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异于常人的秉赋……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所有的妈妈都那么乐意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的事情,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

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别说了,好不好?!”

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不再提起往事。有时候,她会像抛上岸的鱼,突然张开嘴,急速地扇动着气流……她想起了什么,但她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干燥地合上了嘴唇。我们熟悉了她的这种姿势,以为是一种默契。

为什么怕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是不愿承认我们曾经弱小?是不愿承载亲人过多的恩泽?我们在人海茫茫世事纷繁中无暇多想,总以为母亲会永远陪伴在身边,总以为将来会有某一天让她将一切讲完。

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戛然落下。温暖的目光折断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

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像一部手工制造的仪器,处处缠绕着历史的线路。母亲走了,那唯一的图纸丢了。从此我们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独地拆卸自己,焦灼地摸索着组合我们性格的规律。

当那个我们快乐时,她比我们更欢喜;我们忧郁时,她比我们更苦闷的人,头也不回地远去的时候,我们大梦初醒。

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当我们明白最晶莹的真诚就在我们身后时,猛回头,它已永远熄灭。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农,介绍风霜雨雪中每一穗玉米的收成。

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

在春风和煦或是大雪纷飞的日子,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让我们一齐走向从前,寻找属于我们的童话。

(摘自《青春美文》2010年第9期)

感悟:

你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是否也潜伏着无数盲点?你是否也曾对妈妈的唠叨感到厌烦?我猜一定是有的,那就请你真诚地接受毕淑敏老师的建议吧: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你静静地倾听妈妈那软软的讲述就是对妈妈最温暖的爱,最深情的安慰。

全文饱含着浓重的情感。既有因忽略母爱而产生的无比愧疚,也有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深深感激;既有害怕失去母亲的惶恐,也有向更多的人发出呼吁的真情呐喊!真挚的情感紧紧攥住我们的心,让我们怦然心动:我们该去为妈妈做些什么?

(荐评/李超)

母爱是盛夏的清凉绿阴

有那样一个下午

文/乔叶

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一个下午。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农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

“不是让你喷药,因为喷壶太沉,我背不上肩,让你去帮我往肩上送送喷壶。”母亲小心地说,“你可以带书去,坐在井边的树阴下看书。”

我满脸的不高兴,又实在找不出搪塞的理由,只好去了。

没有一丝风,天热得很,玉米长得还不及膝,一脚便可踩折一棵,所以走在田间需要格外小心。我帮母亲背上喷壶之后,便坐在树阴下,毫无意识地看着她缓缓地在玉米地的空隙间移动。

喷药是玉米生长期间必需的一道工序,就是用定量的药兑上定量的水装在水壶里,然后左手作压杆,右手挥动喷头,均匀而细致地为每一棵玉米镀上一层“保护衣”。喷壶灌满至少要有三四十斤重,每次回来,母亲的背都是湿透的,不知是汗水还是药水。

“下次不要装那么多了!”我说。“傻丫头,好不容易来回跑一趟,太少了不值得。”母亲说。“我也试试吧。”我的语气明显缺乏诚意――我实在畏惧喷壶这种充满了怪味的重物,可我已经18岁了,目睹母亲的劳累而无动于衷,又感到愧疚。

“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了手,就别染上你了。”母亲说,“你看你的书吧。”

我在心底暗暗地长嘘了一口气,居然觉得如释重负。

最后一壶药喷完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

“怎么样?热不热?”母亲边洗手边问我。

“还好,就是井边的蚊子太多。”我很随意地说。

“咬出疙瘩了吗?回家赶紧用清凉油擦擦。”母亲说。

我们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闲话回到家里。回家后的情形我已经记得不大清楚了,只知道母亲吃完饭后就躺在竹椅上,一睡一整夜,而我“搂”着电视机看到“再见”。

一晃多年过去,母亲因患脑溢血去世也已多年。冥冥之中,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我们母女生活中最平凡最微不足道的小事。

其实,这不是一件小事。

大千世界,父母对儿女的溺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富贵人家让儿女一掷千金;小康门户让儿女精吃细咽;而我的母亲,一个拙辞讷言的农妇,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母,对我最常见的溺爱就是那个盛夏午后田边井旁的清凉绿阴。

18岁的我,身体懒惰,心灵肤浅,矫情地谦让之后便是坦然的享受,更使她感到安慰。

天底下还有哪一种爱,和母亲的爱是一样的呢?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一向喜欢咬文嚼字的我,曾经在多种场合对这首歌里“享不了”三个字的用法提出质疑,认为用得实在不规范,意思实在表达得不到位。

“怎么不到位?享不了就是享受不完的意思嘛!”一次,一位朋友反驳我道。

我蓦然怔住了,为自己的迂和愚感到无地自容。如此明白的话,我居然一直愚钝不解,就像那个下午,我坐在树下读一本早已忘记了名字的闲书,而母亲,却背着沉重的喷壶,一步一步缓缓地行走在玉米的缝隙中,竟然问我“热不热”!

我的眼泪涌了出来。我明白:对我的爱,母亲永远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则是一条喧嚣浮躁的小溪,永远永远只能是她的支流。

(摘自《青年一代》2010年5月)

感悟:

1.紧扣题目,描写细腻。文章紧紧围绕“那一个下午”,写了母亲和“我”给玉米喷药的经过,并且着重描写了那个下午天气之炎热,母亲之劳累。特别是语言描写出色,比如“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了手,就别染上你了”“怎么样?热不热”等语句,不仅真实自然,还很好地塑造了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形象,也为下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2.对比鲜明,中心突出。作者擅长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比如把母亲的劳累跟自己的轻松进行对比,把母亲的老迈跟自己的年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无知跟朋友的提醒进行对比……正是这些鲜明的对比,使文章层层深入,从而水到渠成,很好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

3.融情于事,感情真挚。文章在叙写那个下午母亲和“我”给玉米喷药的同时,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了母亲对子女的爱,特别是后半部分一边回忆母亲种种的好,一边抒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把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了起来,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寄感情于物象以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荐评/曹龙彬)

母亲的伞撑出爱的晴空

文/迟子建

我是喜欢看春雪的。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了,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结婚时,最高兴的就是她了,她知道自己把女儿交给了一个最放心的人。我爱人去世后,她大病一场,一年中衰老了许多。她大约知道无人疼怜我了,向我张开了衰老的臂膀,把她那受了命运伤害的孩子又揽回怀中,小心呵护着。可我虽然40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选自《迟子建散文》)

感悟:

这个围绕着“伞”的关于母爱的故事,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我”对母亲的态度也是在“伞”的引导下发生着变化的。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彰显质朴而伟大的母爱,主题深刻。

(荐评/房雪丽)

村口有我的白发亲娘

白发清明

文鲁先圣

又到清明,每一个失去了老人的人心中无不被伤怀溢满。父亲去世的十几年以来,只要到了清明,无论我的工作多忙,我一定会带着妻儿回老家给父亲上坟。过去没有车的时候提前一天坐长途车走。现在从济南到我的老家鲁西南新通了高速公路,车辆也不多,自己开车一个半小时就到家了。

我告诉妻儿,今年回家不事先给母亲打电话了。因为,现在的天气,气温还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农村,就更加凉了。如果母亲知道了我们哪一天要回去,她是一定会在村口接的,而且她会很早就从家里出来到村口去。我担心天凉,会冻着了母亲。因为她老人家已经86岁,而且因为得了一场脑血栓,已经失语多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

但是,当我的车子拐下公路开到村里的小路上的时候,我一眼看到,母亲正拄着拐棍,由姐姐和嫂子搀扶着站在路口,向着公路的方向张望着。凝视着细雨冷风中的母亲,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羸弱的母亲,尽管没有接到我的电话,但是她知道她的小儿子今天一定会回来看望父亲的,所以也不知是从几点就从家里出来接远方的儿子了。嫂子和姐姐说,母亲早早地就起来了,一定要到村口来,她说你们肯定会回来的。

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这一天,失去了老人的女儿是一定要到爹娘的坟上烧纸钱的。这么多年了,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又加上年事已高,我们就一直没有让母亲去过外公外婆的坟地。从父亲的坟地回来,我就对母亲说:“娘,我们去姥爷姥姥的坟地,给姥爷、姥姥烧纸钱去。”我看到,母亲听完我的话,眼里的泪水立刻就流出来了,她马上就给我打手势,意思是立刻就走。我看到她急切地给姐姐打手势,比划。我和姐姐立刻明白,她的意思是快准备纸钱。

坐在车上,母亲的眼睛一直在不停地看着窗外。我把车开得很慢,两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到了外公外婆的坟地,我和妻子扶着母亲到坟前,姐姐点燃了纸钱,我和儿子给外公外婆鞠躬。我看到母亲的表情很安详、很平静,她很认真、很仔细地看着坟地周围的一草一木。她似乎在对自己的双亲说:我带着子孙来看你们了,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来。

回家的路上,母亲很高兴的样子,满脸上都是那种愿望实现的喜悦。可是,当我告别了母亲,当我开车离开村口,我的情绪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母亲啊,我除了给了您一头白发,还给了您什么?

我的真正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母亲,明年的今日,您还会在村口接自己远方的儿子吗?

(选自《大公报》2010年4月6日)

感悟:

特别喜欢鲁先圣的这篇散文。此文显示的朴实清新特质,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民俗文化,的确令人感动。在文章中,作者没有刻意地渲染与雕琢自己对生活的真情,而是在以清新的语言向读者温情脉脉地倾诉中自然流露的。读着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的耳畔似乎响起了那首经典歌曲《白发亲娘》:“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盼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挂想?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去的地方?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荐评/李仰臣)

请给母亲一个拥抱

抱一抱母亲

文/雪小禅

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

母亲的头发全白了,很小的人窝在白被子里。他虽然人坐在那里,还在想着公司的事情,电话一个接一个,手机此起彼伏地响。母亲说:“你要是忙就去吧,有护士呢。”

他笑了笑说:“没事的。”其实他很想走,但他又从母亲的眼光中看出了留恋。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待在医院里一天他要损失几万块。

当时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化验,他有责任亲自照顾: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

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掉眼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全是为着他们撒娇才抱,但他从来没有抱过自己的母亲。没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90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一点点挪过去就行。”他忙笑着说:“当然抱得动,儿子还有这点出息。”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同室的人都说:“你儿子真好,让儿子抱着感觉很安全吧?”

母亲的眼睛有点湿了,他的心也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走到化验室。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他根本不在乎这点辛劳,但这个细微动作仍让他非常感动。

回来后母亲长久无语,最后才绽出一个微笑:“我这一辈子没有被人抱过,儿子,你是第一个抱妈妈的人。”

听后他十分难过。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而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儿子每天都在成长,妻子也十分青春健康,抱着他们,他感觉到沉甸甸的幸福。而第一次抱了瘦弱的母亲,他感受到的是心疼和自责。

母亲同样需要他的拥抱。

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能走路了,可仍然让他抱。他就想笑,他想,母亲真是一个老小孩呢。

从给母亲的拥抱开始,母子重新开始交流。母亲给他讲他童年时的趣事,他也关了手机,静静听着母亲回忆。母亲的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夫说,得这种病的人能恢复到这种程度,真是个奇迹。

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时候,母亲想要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

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母亲拒绝了,笑着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小孙子在一旁嚷着:“奶奶,我长大了也要抱你!”又转向自己的母亲:“妈妈,今后你老了我也会每天抱你!”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要一个轻轻的拥抱,就足以表达。

如果母亲仍然健在,那么,请拥抱自己的母亲吧。

(选自《中国青年报》)

感悟:

“百善孝为先”,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真爱不需要华美的语言,也不必借助豪言壮语。这篇短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用朴素的语言传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曾经是儿子坚实后盾的母亲,如今也需要儿子的拥抱。已经成长为家庭顶梁柱的儿子,每次回家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另一个感动是:小孙子的言语让我们看到了,爱正在发芽长大。

(荐评/孟晓东)

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

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

文李晓

20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匍匐在大地的诗人,却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然而,这个叫做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在为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当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压。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当一个生命从母亲的子宫里奔出,这个生命,已经从母亲的子宫上升到母亲的心房里了。

在那个雨水滴答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到了他出生的地方――查湾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树林下,垒起了一座土坟。

从此,一个母亲的视线,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母亲还活着的,是她碎了的身体;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0年凄风苦雨中,一位母亲的眼睛,哭瞎了。“海生”,是一直在她的唇间不停呼唤的名字。

15岁的海生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轰动了。一个母亲飞快地迈动小脚,挨家挨户发送她连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儿子,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穷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着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火车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满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她相信,每吃下一个鸡蛋,那个叫诗人的儿子,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掖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之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母亲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失去诗人;一个母亲,却不能失去自己的孩子。海子,他最疼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在春天来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残酷。浩瀚的天际,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答案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我认识一个诗人朋友。当乡下的母亲每一次来到城里,他都会谢绝所有的应酬,回到家与母亲坐在小桌上一同吃饭。他告诉我,长大以后,母亲这么多年只轻轻靠在他肩上一次。那是他陪母亲第一次上电梯,感到手足无措又微微眩晕的母亲忍不住把头一下子靠在儿子的肩上。那一刻, 他一下子涌出泪水。

诗人朋友说,他头上的第一根白发,是母亲发现的。他睡眠不好引起的眼袋,也是母亲发现的。总有一天,他会和母亲在路口松开握了一辈子的手。那么,在和母亲相聚的有限的时光里,一定要好好陪着母亲,好好活着,让母亲因他的幸福而幸福。

所以,他说,在生命里,写给母亲最好的一首诗仍是:母亲,我好好活着,就是爱您。

(选自《人民公安》2009年第7期)

感悟:

这是一篇文笔凝重、情思深沉、感人肺腑又发人深省的美文。

生活中,我们似乎并不会太在意点点滴滴的母爱;而怎样做才算是爱母亲,我们似乎也不会去很认真地思考。此文让我们猛醒――原来“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

海子是天才的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位平凡母亲的儿子。“一个国家,可以失去诗人;一个母亲,却不能失去自己的孩子。”孩子之于母亲,是生命与生命的连结,是生命对生命的承诺。海子,真的为你感到痛心!当你躺在冰凉的铁轨上时,有没有想一想你那含辛茹苦的母亲?

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当你轻快的脚步迈出家门时,当你踏上远去的列车时,当你远隔重洋身在海外时……你都永远走不出母亲的挂念。母亲一直在为你祈祷,为你祝福!

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每天,你能平安地放学回家,母亲就会感到幸福;远离家门,时不时给母亲打个电话,母亲也会感到无比欣慰;成家立业了,挈妇将雏常回家看看,母亲会笑得合不拢嘴……

(荐评/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