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视新闻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新闻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声音和字幕等多种符号,活灵活现地把一个新闻事件再现出来、还原出来。千里之外,变成了咫尺之内,人们看到了、听到了刚刚发生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接近性,使新闻事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电视画面开通了视听两个通道,使大众传播在螺旋式上升中又出现了一次复归。生动可见的电视图像,把人际传播中的心理沟通、情感互动、归属认同等基本特色,融入到大众传播之中,把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电视带领我们向新闻本源无限地接近,但是两者永远不会合为一体,因为“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消息今日报”,转向了“现在消息现在报”。为了从时间线轴上接近新闻本源,电视新闻中尽可能采用现场直播,让观众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看到它的发展与变化,在时间上是同步的,所有的信息噪音被减少到最小,如身临其境。我们电视观众不可能真的来到新闻现场,但是电视通过视听兼备、生动直观的优势,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吸引观众。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不论传播媒体如何发展,传播手段怎么先进,“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这一点,当是永恒的社会共识。真实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管人们主观上对新闻事实持何种态度,都必须完整地、真实地作出客观报道。无视事物的客观存在,根据主观愿望歪曲事实,最终必将受到惩罚。新闻必须是事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无须更多的解释。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论怎样阐明失实的危害,失实的现场依然屡见不鲜。这种简单与复杂的对立统一,在电视新闻中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电视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可视性强,真实的报道可以为它带来巨大的优势,失实的报道也为它带来潜在的危机。

一般来说,现在的各种传播媒体中,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假报道已经很少见,但是一些添枝加叶、合理想象的失实报道却时有发生,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也比较常见。电视记者要用摄像机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他除了要像文字记者一样,排除各种不实之词的干扰外,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他所拍摄的新闻现场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报道来源于真实的画面,真实的画面来源于真实的现场。但我们的新闻记者不注意保护新闻现场,忽视了新闻现场真实性的含义。比如,他们在采访之前还要特意叮嘱一下,请被采访单位“整理整理,准备准备”。殊不知,就在“整理整理”之中,新闻的真实性已受到了损害。更有甚者,记者下车伊始,发号施令,张三弯弯腰、李四点点头,现场人物呼来唤去,拍新闻像拍电视剧,记者成了导演。时过境迁,人去物留,寻找替身,原样补拍,自称是真实再现。有的是事先写好台词,让人家潜心背诵,烂熟于心。话筒一伸、摄像机一开,请谈感想,录下的是一篇背书词。

不管动机如何,也不论是善意恶意,新闻现场,在摄像机开动之前,是不应该装饰的。特别是电视记者,绝不能以出画面、形式美、讲究构图等各种理由,对新闻现场进行任何摆布和改动。

我国的电视新闻,是在电影纪录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纪录片的许多创作手法,仍在电视新闻的实践中被广泛地使用,摆布、导演和补拍,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近几年来,电视记者的技术装备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已大大增强,对于重大事件画面,记者不可能摆布、导演或补拍,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抢拍到典型的新闻画面。而在一些普通的工厂、农村采访时,记者就往往想到摆布或补拍,甚至调动人员和场景,“导演”出一条新闻来。

要确保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记者还需不断加深对“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这一基本原则的认识,要把它看得像法律一样不可逾越,同样,电视新闻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意识也要强化,他们必须像保护法律现场一样,保护新闻现场,不允许做任何修饰与改动,即使是对细节的改动也是不允许的。就像曾经出现“事实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个性的真实与总体的真实”的争论一样,在电视新闻实践中,也出现过“整体的真实与细节的真实”的争论。如果把“整体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看做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那么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由所有的细节组成,缺少了某一个细节,整体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整体。同时,整体又不是细节的简单总和,它是细节有秩序的统一体。每一个细节,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又对整体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一个新闻事实中,整体的真实与细节的真实本质上是一致的,整体通过各个细节表现自己的存在,而细节又通过整体表现自己的属性和作用。什么时候我们感到两者出现了差异和矛盾的时候,那么不是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就是我们在主观上已经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只要整体真实,个别细节摆布一下,有点失实不要紧。这就如在新闻的健全机体上砍下了一只手。一个细节的失实,必将使整体真实受到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殆尽。

与整个电视新闻事业相比,某些细节的失实目前还没有造成很大危害。正因为此,在广大的电视观众和新闻工作者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点是最令人担心的。随着传播事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观众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电视新闻的收视经验越来越丰富,那些今天看起来似乎无关大局的细小失实,将会越来越暴露出它对传播效果的负效应。正像一些新闻的编排手法,也表现出对真实性的重视不足,以前的人觉得无所谓,而现在看起来已经令人感到别扭了。

比如电视新闻中插入一些背景资料,用来增加报道深度,扩大信息量。以前看起来这很自然,现在已有观众提出来,新闻镜头与背景资料不易区分,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建议打上“资料”两个字加以区别。又比如,电视新闻中难免出现一些人名、地名、数字等各种错误,有时画面上也有差错,这就需要电视台补充更正,以取得观众的谅解。

总之,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电视新闻更生动、更及时、更丰富。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更真实。由真实感而带来的信任感,已经造就了电视新闻昨日的辉煌,面对国际国内传播媒体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发挥优势、战胜危机的法宝就是:真实,真实,再真实。

(作者单位:漯河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