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考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考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音乐无国界,不论哪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进行交流。音乐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语言,可以仅是纯粹的旋律,就可以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民族音乐富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并在题目、内容、旋律等方面有所体现;现在就来思考一下民族音乐中所含有的那些美学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美学意义

音乐语言并不是我们一般所听到的语言,它是由声音、表达的情感组成的一种感性语言。中华民族上下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音乐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沉淀而来。人们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赞颂祖国山河的壮观,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春夏秋冬变化的感慨等,从而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并且陶冶情操。它不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具有表现中国人传统美德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望。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点来看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美学意义

一、题目美

传统的民族乐器有二胡、琵琶,它们都是民间大多数人都会的音乐器材。白居易诗句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可以看出琵琶早在唐代就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音乐器材之一,生动的描绘了一个弹琵琶的女子害羞的样子、以及缓慢出现的情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音乐不但可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也可以描绘不同的场景,用来呈现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就是音乐的内涵。

中国的文人居士总是言简意赅,一词一字就可以表达出一个境界。音乐的题目更是要求能够用最简单的文字将其内容诠释清楚,民族音乐中的标题就属于简单易懂,直接就阐述了音乐的思想内容。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哀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的每一句都是诗意的画境,全部是由景色构成,每一句都引发人无尽的想象,通过枯、昏、古、西、瘦六个字抒发了作者的无限哀思,用映衬的手法突出了他内心的感受。

二、内容美

民族音乐的乐曲一般都是由作家自己的感情而定的,就像是诗人做的诗一样,每一首乐曲都含有不同的情感,由于创作的人的不同,它们表达的情感就各不相同,有可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或许仕途不顺,或许情感受挫,将自己的感情用旋律来诠释,通过音乐来抒发,这就是诗词中的内容美。

《水调歌头》出自伟大的宋代诗人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曲中不但描绘出对事情的豁达,还有对不如意的乐观,种种情感交织最后诠释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14个字就将自己的现状表达得无比的清晰,从这一句就能想象出作者当时她的生活状态,能够理解她的愁是一种无尽的愁。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但是表现力丰富,抒发了她的忧郁情怀。《别董大》是出自唐代诗人高适写的一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的景,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诗人送别自己没有找到伯乐的朋友,最后两句是自己朋友的遭遇表示感慨,但是又一扫幽怨,豪气冲天。

中国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往往是声情并茂,婉转含蓄,并且有一定的忧郁气质,把一切的生活情感挥洒得酣畅淋漓。

三、情态美

民族音乐不单单是内容丰富,而且情态也是相当的美,杨万里的《小池》就将动与静完美的结合,蜻蜓立于出淤泥而不染的小荷之上的唯美画卷;《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用两句诗就概扩了西湖周围的风景,雨茫茫,似有似无,非常的美好,再利用西施的美比喻西湖的美,美得天然不雕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故事情节生动,跌宕起伏,渔人不经意的闯入世外桃源,到后来不复得路,用细致的语言讲述了世外桃源内的人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俗的不知,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思想上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环境。

四、思想美

思想美,在中国古代就能够体现出来。儒家思想“仁爱”就表现出中国的民族音乐的思想美,中国的古人就追求宁静而致远,静是中国文人在音乐创作中,追求闲淡、自然的美学意境,在静中体现出平和的心态,深远的追求。《梅花三弄》就能够体现出思想美的境界,主题鲜明,优美的音色,动人的旋律,文字优美,对梅花的品质进行赞美。

总结

在广阔的天之中,一切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音乐是一种最能够传递情感的交流方式,不一定要懂得全部的语言,单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就可以听出所要表达的情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民族性音乐,情感丰富而真实,音乐语言会教会我们如何欣赏世界的美丽。

参考文献:

[1]王鑫. 浅谈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J]. 黄河之声,2011.

[2]江伟. 试析音乐语言的语义学意义及美学意义[J]. 大众文艺,2010.

[3]陈曦. 浅谈流行音乐美学价值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作用[J]. 作家,2011.

[4]张应华,谢嘉幸.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相关的语境的探析[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