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民意的城市景观视觉艺术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当前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讨论研究景观视觉艺术的必要性。提出运用视觉美学设计原理,从环境心理学和行动学角度出发,同时,还应考虑地域民众的意见来对城市空间进行艺术整合。从而研究最佳城市景观的存在方式,营造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人性化特征的城市景观,为城市景观的个性化设计和维护地域文化多样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景观;个性化设计;地域性;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140-01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生活空间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反映体。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工物内部之间的关系。而城市景观是一城市或城市某一空间的视觉总体,包括景观各要素的结构特征、功能特征、文化特征、人的视觉感受及其中的社会活动等。
从历史上看城市景观设计经历了由50年前单一追求表面的城市视觉美化过渡到以满足“人”的多元需求基础上的整体而系统的城市视觉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人口增加,城市化现象的推进,无序的土地开发使得城市中高楼林立,传统的街道被破坏,开敞的空间被占用,与自然景观相悖的现象随处可见,使与区域景观紧密相关的地域民众文化传承受到了严重威胁。这种景观环境的视觉疲劳也与其它环境污染一样,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谋求一种让人们能够长期融入其中的、从质的方面满足视觉享受的景观环境。
无论在中国或是在欧洲,最初的景观认识多是对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主要侧重于景观的景色,景致和风景。19世纪中叶,伟大的动植物学家和自然地理学家洪堡得(Humboldt),将“景观”作为一个科学的术语定义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而引用到地理学中。随着当时西方经典地理学、地质学及其它地球科学的产生,“景观”一度被看作是地形(landform)的同义语,主要用来描述地壳的地质、地理和地貌属性。1939年,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Troll提出了“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的概念,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把陆圈、生物圈和理性圈都看作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Lynch等为代表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landscape evaluation")研究,也主要是针对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即对景观视觉质量进行评价,景观的“视觉质量”就等同于“美”,形成了广域的“环境心理学”。随着景观研究体系的扩展,形成了不同学派,其中的专家学派坚持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认为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是决定质量的4个重要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景观概念虽有广义内涵,但其最具有表现性的视觉美学意义在现实设计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有关研究表明,环境感知中视觉信息约占85%。城市景观在人的景观视觉感知中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普遍性特点,城市景观的艺术设计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同时也是通过视觉感受满足人的精神追求的实现手段。
而景观环境的艺术化处理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居生存质量,创造理想景观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于是,如20年前的室内环境装修设计行业的出现一样,建筑师从建筑外环境、园林师从园林生态绿化、城市规划设计师从整体空间布局角度、环境艺术设计师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都在努力向环境美化为主的景观设计行业靠拢。然而,虽然我们的生活空间得到了一定美化的同时,但是“滞后于西方100多年的中国版 ‘城市美化运动’已受到有识者的批评;城市建设数量惊人,而宜人的‘公共生活空间’,则为普遍之缺。” 盲目的仿造热潮,无个性化的城市景观设计,使大多数的景观匀质性增加.同一模式的景观随处可见,从而丧失了景观的独特性,没有体现潜在的地域性,更谈不上艺术和文化。因此,城市景观的地域性、个性化艺术设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的有识之士也正努力追求创建具有特色的景观。但与此同时,有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建设具有特色的景观是给谁来用?能不能用等问题。也就是民众的需求问题。
笔者曾经在日本留学生活了多年,也曾研究了那里的景观。日本为了努力建成具有地方个性化的景观环境空间,为此还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比如在2003年7月制定了「建设美丽国家的政策大纲,该报告提出了,景观形成应扎根于居民热爱并喜闻乐见的地区。2005年6月日本景观法全面施行,其景观法的基本理念是,良好的景观应该是基于该地区自然和历史、文化等的,并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等相互和谐,通过民意来塑造地域的个性化。而我国当前的景观设计多是以设计者或决策者个人的主观意识为主,往往忽视作为使用者的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另一方面,设计师的非理性设计,追求个人风格或靠模仿作品,而忽视城市具体的自然条件,从而丧失了它赖以生存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造成城市景观的贫乏和地域传统文化的流失。所以本文的深层意义在于创造以人为本的地域特色城市景观,使其深深扎根于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景观设计基础之上,即以地域居民的喜爱景观为前提,利用视觉美学设计原理,从环境心理学和行动学角度出发,通过“情”与“景”的交融,探索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地域居民的意识反应,以及城市景观与地域个性化,地域的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景观作为对环境的视觉审美价值的评价方式,是满足人的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但它的使用功能是不应被忽视的。一个好的景观的创造能够让人们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中得到享受,也就是景观的利用效应,在得到心情愉悦的同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着景观。而城市景观的视觉艺术设计意在对城市空间进行艺术整合,以确立一定的视觉秩序,建立良好的视觉空间环境,从而反映城市的地域特色,注重视觉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把握视觉变换规律,创造人性化场所。而基于民意的城市景观视觉研究则是探讨最佳城市景观的存在方式,营造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人性化特征的城市景观,为城市景观的个性化设计和维护地域文化多样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齐康.纪念的凝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金俊.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