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13高考试卷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13高考试卷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然而曲终人未散,各地分数已经陆续出台,填报志愿如火如荼,新一届高三学生正摩拳擦掌准备上阵。在此,我们一起回顾各地高考试题,回味这些试卷的共性和特色,反复咀嚼高考的滋味,潜心探寻各地高考试题中透露出的信息,以获取有价值的启示。

当前,全国统一高考体制是至关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越走进教育,就越会感受到高考的作用,现有的社会结构决定了高考、影响着高考,因为试题的命制被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只有牢牢把握住高考的独特性及其意义价值,才能更好、更快、更轻松地破解高考谜题。那么该怎样去寻找这些谜题的答案呢?首先我们不能粗率、武断地解答问题,而是应该先探讨谜题的令人困惑之处,并认识潜伏在我们日常观念中的种种模糊与混乱,然后再尝试做出解答。其次,用现有知识对事物加以仔细的观察,在探讨真确性的时候,我们必须从现有的经验出发,以现有知识为支点,进行科学的探索。

高考这个承担着选拔重任的考试,其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形成一个合格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块。这些工作虽然貌似以考试为始终,其实却渗透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仿佛一个充满趣味的育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与学生组队一同去完成一个既定的任务,他们相互配合,以文化知识充实自己、装备自己,最后向着高考这个“重地”发起猛攻。高考既然为“重地”,即表明其意义重大、难以攻克。《孙子》曰:“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深入高考“重地”,首先要了解各种高考情形,各地高考试题承载了高考主要的指令性信息,也显示出不同区域的命题特色,教师就是经验丰富的向导,他们的火眼金睛能分辨出千变万化的高考命题的动向,捕捉到容易被忽视的考点的蛛丝马迹。虽然高考任务艰巨,但是有了师生协力,应该也能无坚不摧、攻无不克!

对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全国多地一线教师,对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北京卷、上海卷、江苏卷、四川卷等高考试卷进行评析,集成此文,以飨读者。

形象地说每一道高考试题都好似一件玉器,有不同的质地、不同的纹理,借助一线教师的独到眼光,可以将其如放到显微镜下一般审视、打量,发掘出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确。在点评时,一线教师以精炼的文字,从命题意图、试题评价、解题思路、失误诊断、答案分析、备考建议等不同的侧面对各地高考试卷进行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力求把握高考试卷传递出的有效信息,抽取各试题中蕴含的重点、难点、考点,挖掘各个知识点中与学生能力提高的对接之处。

考察各地高考试卷,不难看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2013年各地高考在总体思路不变的前提下,延续往年出题特点,个别学科推陈出新,突出学科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学科特色。从各地评卷教师的试题评价看,大家一直认为2013年高考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试题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考查能力,侧重学科的特点。比如,河北张昊老师认为全国新课标卷“(政治学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也侧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体现了特殊的学科特点”。四川蒋红老师认为今年(化学)命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关注考生化学综合素养”。各科教师都相信突出学科特色、稳中求变这个特点在来年还会延续,因为这应该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调子。

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在一线教师的眼中并非十全十美,比如上海陈浙豫老师就直言不讳地对今年上海语文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两篇现代文,第一篇论及的卷轴,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已极为少见,虽可见出题者注重文化传承的初衷,但仍不得不说是脱离生活现实的。第二篇现代文是翻译成中文的回忆性散文,虽然可以从文学作品各种解读方法的角度去考查考生,但是在语言文字的品读方面,毕竟还是隔了一层。”相信类似的点评对未来的命题方向会有所提醒。

高考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指挥棒”,说到高考评卷的意义,对未来教学的指导性无疑是重中之重,江苏蔡健华老师认为2013年高考命题“具有转型导向性指向”,北京冯海燕老师认为“高考试题的变化,无疑也指引了未来教学的新道路”。高考试题都经过出题者的严格推敲,既有很强的基础性,又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相信围绕高考试卷所展开的审慎点评,不仅让学生对高考“身临其境”,还有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考生们考场得分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