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紫金矿业:第一金股是如何炼成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紫金矿业:第一金股是如何炼成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杭县当地流传的说法是,紫金造就了近30个亿万富翁,近300个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则难以计数,但至少有上千名。

紫金矿业上市首日即以巨幅波动的股价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第一黄金股

4月25日,紫金矿业一登陆A股市场,就搅起了好大波澜。当天股票面值为0.1元人民币的紫金矿业以9.98元开盘,起先一直徘徊在11元上下,然而下午风云突起,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直线拉升到22元的高位――这个价格对应着125.54倍市盈率,在被上交所盘中实施临时停牌后,又在收市前两分钟内猛然砸落到13.92元。

此番令人眼花缭乱的“蹦极跳”令投资者惊诧不已,即便以当日紫金矿业的收盘价13.92元计,其市盈率仍达到79.43倍,而同一天紫金矿业H股的收盘价也仅为6.82元人民币。舆论惊呼:是不是又一个中石油来了?

4月27日,赶在新交易日到来前,紫金矿业交易风险提示,此后紫金矿业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就在不少舆论认为紫金矿业将再续数个跌停之时,这只股票又奇迹般地回升,并企稳在10元以上。可以看到的公开数据表明,至少有九位个人股东在紫金矿业上市后成为亿万富豪。名列第一的是陈发树,持有3.41%股权,他是紫金矿业第二大股东新华都实业集团的控制人。紫金矿业董事长兼总裁陈景河则持有0.87%股权。

在原始股股东分享上市成果的时候,市场对紫金的质疑却没有停息,紫金矿业上市当天谁从股价暴涨中获益,这里头有没有操纵的力量?

这些也许最终要仰赖监管机构的调查。

陈景河“掘金”

1993年,时任福建闽西地质大队长的陈景河下海,入主国有的上杭县矿产公司,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

不过彼时的局面颇为尴尬。陈景河寄以重望的金矿,在专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却被给予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极小的结论。于是,陈景河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这不仅使一期投资被降低到700万元左右,也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具有了开采价值。

2003后的几年间,改名为紫金矿业的上杭县矿产公司开始飞速发展。这只是紫金神话的开始。1997年年底,技术人员出身的陈景河决定采用了一个近乎异想天开的露天开采方式:掘进2371米的巷道,安装1000吨炸药,对黄矿矿体上部30―50米厚、100多万方的土石,进行定向的“亚洲第一爆”,此爆削平了整个紫金山山头。

幸运的是,这次爆破没有任何伤亡。此爆却为紫金省了1000万元和半年的土石剥离时间。更重要的是,此后紫金摆脱了打洞采矿对矿山规模的严重限制,开始了大规模露天开采,成本开始大规模下降。

此时,陈景河迎来了一个比他还“牛”的合作者――陈发树。陈发树从陈景河掌控的国企紫金矿业那里,得到了紫金山金铜矿的土方工程项目,开始了他们的合作。

原始股最初无人问津

企业规模开始爆炸式膨胀的同时,个人财富神话也开始发端。这始于上杭县派工作组进驻紫金矿业开始进行的改制。县里与陈景河希望向内部职工募股,在1998年将传统的国企紫金矿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但是,员工和当地老百姓并不看好紫金矿业。

1996年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入低潮期,水泥厂开始大量破产。这使得上杭百姓入股小水泥厂的钱,也随之灰飞烟灭。紫金的募股,让一朝被蛇咬的老百姓心生疑虑。大家的另一重担心在于黄金的价格。彼时,正遇上黄金行业的历史性低潮:国际金价跌至1980年代的历史新低,只有不到70元。在国内,黄金企业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维持,三分之一盈利。消息灵通的员工,还从工商银行那里得知,紫金矿业在银行有巨额贷款,风险很高。

最终,在厂里的一再要求下,紫金职工每人出资8000元,以工会的名义投资,这部分股权大约占10%,紫金矿山所在的乡和村也分别入股。

但是,紫金员工对这些面值1元的原始股并不看好。在紫金矿山的食堂,员工们经常将这些勉强买入的股票当作饭菜票。“当时食堂的承包人,因此手里就收到了两三万股紫金的原始股。”当时被县政府派来紫金改制的工作人员黄连池说。

不过,陈景河似乎不为一时的难关阻挠。2000年,紫金的利润膨胀到7700万。年底,按照当初计划,紫金开始向社会公开募股,进行股份制改造。

但是,老百姓和职工继续不看好紫金。银行传出话,有上亿贷款的紫金,资产和负债相比,净资产已经没有多少了。当紫金计划拿出1000万股给当地政府公务员入股,拿着股票求着大家买的时候,多数人并不领情。在银行、税务、公安等与紫金关系密切,因而对情况有所了解的单位,干脆没有任何人愿意买紫金的股票。

只有少数人看好紫金。现任上杭县政府工作人员吴文秀就是其中一位。他当时就买了30万原始股。陈发树也慧眼独具,他用旗下新华都系企业的名义,大举入股紫金矿业,取得约27%的股份。

2001年“9•11”之后,飙涨的黄金价格,让紫金矿业的利润在2002年翻了一番,达到2亿,紫金的原始股开始值钱了。

疯狂追逐原始股

2003年香港H股上市前,紫金的股票开始涨到每股五六块钱。一些人因为原始股不能立刻上市交易,选择将其卖出。彭泽就是其中一位。他总共持有4万股,觉得紫金矿业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顶,遂以每股6块的价格将原始股悉数卖出,并在县城汀江边开了家饭店。 香港上市后,紫金矿业步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招股说明书披露,2007年,紫金矿业的资产超过160亿,利润总额已达到了44亿。

此后,紫金矿业的原始股私下交易参照H股的价格和A股市场的牛市行情,开始缓慢上涨。2007年年初的时候,价格已经到了300元以上的紫金矿业的原始股,在私下交易市场,已经是一股难求。此时,股票掮客们也应运而生。“我的一个朋友介绍原始股买卖,1股收5块钱,一笔买卖就赚了80万,不过他去年全部买了中石油。”上杭一位持有上万原始股的紫金员工家属彭豪说。从中大概可以窥见紫金矿业原始股一股难求的盛况。不管是上杭的上级市龙岩,还是福建的两大城市福州、厦门,甚至是远至北京,都有人想方设法购买紫金矿业的原始股。

当彭豪知道自己的原始股总计市场价值涨到500万的时候,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此时,有人愿意以500万购买彭豪的原始股,双方初步谈妥了价格。不过两天后股票又涨到了700多万,彭豪反悔不卖了。

价格最高的时候,紫金矿业的原始股甚至卖到每股1400元。上杭社会上也有听说每股卖到1800甚至2200元的,但有没有成交则无人知晓。

此时,当初那些把紫金原始股当作饭菜票使用的人,开始大呼后悔。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则抱怨当地政府当初不强制大家买股票。

被改变的生活

除了造就一批富翁,紫金矿业其实也在改变整个上杭县城。

2002年开始,随着紫金矿业的迅速发展,上杭的财政开始逐渐宽裕。2006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全部税收的贡献,达到创纪录的近70%。

实际上,对上杭地方政府影响更大的,是由紫金矿业分红不断增加形成地方可支配财力的迅速上升。现在,上杭已经成为仅次于龙岩市区的经济最发达地区,甚至连公务员的平均收入,也会比周边县市高出三百多元。

但对上杭大多数老百姓,紫金矿业却并未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当地人最为担心的是,紫金山矿区在提炼金、铜时大量使用的氰化钠等剧毒化学制剂会否对居民用水形成污染。2000年10月发生的氰化钠泄漏事件,造成附近102名村民因中毒住院治疗,饮用水源严重污染。此后,上杭县城的老百姓多数不再喝自来水,而是购买山泉水和纯净水饮用。董宇是上杭一位普通居民,按他的计算,全县城8万人买水喝、买水煮饭的支出,每年也许不下千万。但是,普通百姓的抱怨不止于此。政府广场旁边位置最好的房子甚至卖到5000左右,比周边县每平方米一千七八的水平高出50%左右。

更让人惊心的,是老百姓中间的关于上杭癌症发病率高的传说。2003年,王立群到上杭所在的龙岩市二院肿瘤科看望朋友的父亲时,亲耳听医生说,上杭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周边。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谣言,或者认为癌症发病率高在紫金开发之前就有。对于这些,还没有权威的结论。

从天而降的财富,也让一夜暴富的人们无所适从。偶尔可见的宝马与满街自行车改装的简易三轮成了这里独特景致。当地人一边泡着本地出产的乌龙茶,一边热切谈论着紫金矿业股价的高低;另一些人则绘声绘色地讲述暴富者普遍包二奶找情人的故事。

在县城汀江江边,晚上各个小酒店和休闲场所则非常热闹。当地人说,这里KTV价格“死贵”,但如果你不提前订座,肯定找不到位子。(文中彭泽、彭豪、董宇为化名) (摘自:《南方周末》2008年5月8日 编辑:周南)

点评:在紫金矿业戏剧性的在股市中上窜下跳时,有人说它比中石油还中石油,而当号称“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唐骏高调加入陈发树的新华都时,这位首富的缔造者是否会不断提高这黄金第一股的纯金度,演绎出另一段高盛式的神话,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