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和《文汇报》三家报纸2008年9月12日至12月25日间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国内媒体如何建构“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资料表明:三家报纸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主要呈现的版面是国内新闻版;报道类型以消息为主;新闻来源以本报和新华社为大宗;最主要的报道主题为事件追踪、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和相关社会议题探讨;消息来源的选取仰赖政府单位、相关业者和媒体记者。
【关键词】食品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 内容分析
一、背景
食品安全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点问题。我国媒体也开始重视食品风险议题。笔者搜索新华网标题带有“食品安全”的新闻,2006年全年共有428则,2007年跃升至1160则,2008年达到1979则。可见,食品安全议题越来越受媒体的关注。
我国媒体对食品安全议题的关注度提高与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屡发有关,特别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堪称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患儿29.6万人,住院治疗52898人。面对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媒体如何报道?本文欲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体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三鹿奶粉”事件。
二、分析样本
本研究以报纸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所选取媒体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选择了《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文汇报》作为分析对象。
本研究的分析范围自2008年9月12日到2008年12月25日,共106天。对于搜集到的样本,每一则新闻(或一篇文章)视为一个分析单位,配发的图片、图表和档案资料不计入在内。单纯出现“三鹿奶粉”“毒奶粉”“三聚氰胺”“肾结石”等字样,不以该事件为最主要议题的新闻报道不列入考察范围。
三、结论与讨论
(一)新闻报道数量分析
从总体分布上看,自2008年9月12日到12月25日,本研究搜集的目标样本数量为585则。其中,《南方都市报》针对该议题的新闻报道数量达326则,占样本总量的56.1%,远远超过了其他两份报纸的报道数量;《人民日报》和《文汇报》的报道数量则相当,分别为130则和129则,各占22.3%和21;6%。
(二)报道呈现的版面分析
在版面分布方面,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报道以“国内渐闻版”最多,“地方/综合新闻版”居次,排列第三位为“头条/要闻版”,其他各版的数量均不足一成。“头条/要闻版”、“地方/综合新闻版”、“国内新闻版”以及“经济新闻版”等新闻版面的报道总量所占比例达87.5%。
综合报道数量和呈现版面的数据可知,国内报纸非常关心和重视“三鹿奶粉”事件。食品风险议题特别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所以能吸引媒体的注意.与这类议题与生俱来的“新闻价值”有关,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新闻价值大体包括:时新性(突发事故)、重要性(危及民众健康)、接近性(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冲突性(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期许与糟糕现状之间的矛盾)。此外,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政府单位与媒体的互动更为频繁,此时媒体不仅能获得更多的采访资源。而且能从政府新闻会现场得到更多新闻稿件。再者,媒体报道食品风险议题还与其社会责任有关。
(三)报道类型分析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三鹿奶粉”事件相关报道消息占据最大比例,占七成以上(72.1%),其他各种报道类型的分布差异较小,所占比例均在6%以下,这凸显了三份报纸除消息之外其他新闻报道类型的匮乏。
比较各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报道的差异发现,消息仍以绝对优势占据首位,其中《南方都市报》与《人民日报》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69.3%和72.3%,而居三报之首的《文汇报》的消息比例高达87.6%。短、平、快的消息使民众及时地了解整个事件的进展,有助于消除民众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点上,三份报纸的报道可以说满足了民意的诉求。(见表一)
值得注意的是,三份报纸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所占比例相当低,尤其是《文汇报》,两者加起来所占比例只有1.6%。而一项由台湾学者陈思颖等人完成的研究结果显示,台湾地区报纸在食品安全议题的报道类型上,深度报道及特稿所占比例超过一半。相较之,在食品安全议题的报道上,内陆报纸在深度报道和评论方面相当薄弱。
(四)新闻来源分析
由表二可知,三份报纸的新闻来源以新华社和本报为主,两者所占比例接近总量的九成。其中新华社占了33%,本报占了56.4%;分列二、三位的新闻来源为读者投稿与转载或综合,所占比例分别为4.4%和3.9%。
研究发现,三份报纸的新闻来源分布有所不同,《人民日报》由本报记者自行采写的稿件最多,所占比例达79.2%,差不多是新华社通稿数量的5倍,可见该报在此事件上相当重视本报记者自采的稿件;《南方都市报》的自采稿件数量(57.4%)亦超过新华社通稿(27.0%)2倍有余;《文汇报》的情况恰好与《南方都市报》相反。
此外,《南方都市报》的读者投稿和转载或综合二项的数量均远超《人民日报》和《文汇报》,这表明《南方都市报》比后两者更重视新闻来源的多样化。(表二)
(五)报道主题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新闻报道最主要的三个主题是“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27.9%)、“事件追踪”(26%)和“相关社会议题探讨”(15.6%),此三项所占比例高达69.5%其他项所古比例均不足一成。此报道主题分布显示,三报在集中精力报道事件进展和事件处理的同时,还关心退货、下架、销毁、维权等相关社会议题。同时,三个主要报道主题所占比例达七成,报道主题显然过于集中,这表明三报对该事件的探讨广度不足。另外,“事件调查”与“批评建议与反思建议”所占比例并不高,分别为4.8%和8.9%。
笔者认为,报纸在事实层面的探讨之外,还可以更多地利用报纸的优势深入调查事件的背景、成因及影响;发表言论,充当社会公器和公众论坛;提供健康资讯和专业知识,解除民众疑惑。主题探讨越广泛,越有利于增进民众对食品风险的认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
(六)引用消息来源分析
政府单位或官员为最主要的消息来源(60.1%)。其次为相关业者(17.1%)和媒体本身或记者(10.5%)。另外,相较于政府单位或官员,医护人员(4.3%)和专家学者(6.2%)的引用率相当的低,尽管从总量上看,权威消息来源(政府官员、医护人员和专家学者)被引用率达70.6%,但三者所占比例严重失衡。值得一提的是,消息来源未交待或不明确的报道不在少数,占到总量的一成。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媒体积极引用政府机构公开的相关信息,既提高了新闻的可信度,又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有助于消除民众心中的不安与焦虑。但是,面临健康风险事件时,民众同样需要专家权威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期将风险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此外,媒体引用更多元的消息来源,让更多的消息来源有发言的机会,有助于增强报道的品质,更好地满足民众的资讯渴求。
四、研究的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仅以报纸作为分析对象,忽略了电视、广播、网络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后续的研究可以跨媒体选取样本,分析比较各媒体对食品安全议题的报道之特征与异同点。
另一方面,本研究未能将事件爆发之前及破产之后的新闻报道列入统计范围。分析事件爆发之前和之后的新闻报道有助于描述出媒体是如何呈现此事件的完整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