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龙虎山 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龙虎山 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凌晨四点,我们已经开始登山,为了赶在日出之前到达仙水岩的制高点。四下里漆黑一片,手电筒的光亮孤独地攀行于林间的石阶小道。盛夏的山上枝繁叶茂,一路不停有带露水的枝条拍打着我们,双腿也被带刺的灌丛划破,还要互相提防不要被山路上厚厚的苔藓滑倒。晨曦微露,我们终于到达了僧尼峰观景台。太阳正从东方排衙峰后渐渐升起。在一排凹凸的黑色剪影后,是一片壮丽的彤云漫天。居高临下放眼整个龙虎山景区,葱绿的大地点缀黛色的村舍,天地间飘荡着清早的雾霭,更远处的天柱峰越来越清晰。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龙虎山的丹霞地貌在晨光中惊艳亮相,好一派名副其实的碧水丹山景象。

在中国,大多数的丹霞地貌由于地形高差相对较大,故常有雄奇险峻之姿。相较之下,龙虎山却颇为不同。龙虎山丹霞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10余亿年的地质发展历史。在长期的水流侵蚀、差异风化、钙质溶蚀、重力崩塌等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龙虎山奇、险、秀、美等各种丹霞美态。龙虎山丹霞地貌种类在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在中国现有的26种丹霞地貌区的景观类型中,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就占了24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龙虎山丹霞是研究地球演化进程的一部教科书。

龙虎山孕育于宇宙洪荒之时,它的旷美,是大自然的眷顾与给予。走进龙虎山,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座座形态各异的丹山拔地而起。蜿蜒的泸溪河将两岸的丹崖景观生动地串联起来。抬眼望去,彤红的岩石灿若彩霞,这便是龙虎山的一绝——旷世丹霞。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地球地质漫长的演化过程,当我们踏在龙虎山岩石之上时,踏过的已是几千几万几亿年的历史沧桑。

泸溪河穿过龙虎山山麓向西顺流而下,24座连绵的山峰错落其间,被当地人统称为“仙水岩”。第一缕霞光悄然显露,几只早起的鸟儿在树丛中叽喳一片,几只白鹭开始飞到对岸,落在水牛身边烦扰它。习惯了都市的喧嚣,此时安静地享受这清晨的美景,倒觉得有些奢侈。正在这时,太阳却猛然抬升,霍地照亮大地,山峰身上的暗影瞬间被抖落,仙水岩新的一天开始了!仙水岩的热闹来自白天竹筏上的游客们。这些久居闹市的人,一来到泸溪河上就变得有些放荡不羁,带得艄公们也放浪了起来,大声唱起了乡野小调。

乘竹筏沿山下泸溪河东岸逆流而上。首先看到一个宽阔的鹅卵石滩,山坳处有一古朴村落,竹筏靠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许家村便呈现在眼前。因一年四季无蚊,许家村又得名“无蚊村”。

“无蚊村”有50多户人家,200余口人。相传唐朝末年,东晋道士许真君的后裔迁居龙虎山,并以渔猎为生。一日,男人们到“无蚊村”的地界打猎。他们发现早上挂到树枝上的饭筒,到了午时仍有余温,便认定这是一块神奇之地,可安居乐业,之后更定居于此,至今世代已衍嗣40余代。

“无蚊村”是典型的南方小村,高挑的砖木结构民宅,没有天花板遮挡的天棚,横竖相间的椽子檩子着。村口伫立着一块形似乌龟样子的巨石名为“福石龟”。“无蚊村”是观赏龙虎山九虎一龙壁的绝佳位置。历来是文人名士汇聚之所,乾隆皇帝、历代天师、徐霞客、王安石等都曾在此落脚。更有元代文学大家揭傒斯信手写下“池台如在琼花里,门巷多从翠竹间”的名句。

翠竹掩映,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道,衬上古老的民宅尤显静谧。树多、水多的封闭小村,绿树成荫的夏季,竟然一只蚊子都没有。夜不闭户,出不上锁的传统在这里被淳朴的村民延续了多少代。高大圆伞形的香樟树倒是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芳香樟脑味。有人说是村后山的石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将蚊子吃光使蚊子不能繁衍;又有人说是村子的周围种了许多樟树、桉树、竹柏,它们的混合气味有驱蚊的功能:还有说村边长有驱蚊草;但当地老百姓始终相信张天师驱蚊孝母的神话传说。故事虽有些离奇,但也符合“万事孝为先”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成立以后,“无蚊村”被规划到景区中。泸溪河里不能打鱼,上山不能砍柴,当年撑竹筏的船工现在搞起了茶馆。有人撑竹排、有人当导游、有人做水上超市、有人开饭店……村民日子逐步红火,而无蚊村的特色没有变,村里的特色美食水豆腐、板栗糕也没有失去原来的味道。而这些都是“无蚊村”最为鲜活、最有滋味的东西。

重新回到竹筏上,听着竹排嘎吱作响,想着“无蚊村”的过往。清凉的河水透过竹子的间隙轻抚脚面,放眼开阔的河面水天一色,山峰就像是悬浮在半空,心情也变得了无挂碍。漂荡在泸溪河是又一次奢侈的享受,负氧离子的作用让人昏昏欲睡。如果能这样整天漂荡在水面上,那该有多好。也不必担心饿肚子,因为这里会有“水上商店”——村里的大嫂划着竹排在水上往来穿梭,向游人兜售板栗粽子和冰镇西瓜等各种当地美食。

龙虎山有三绝,其中之一就是千古悬棺。悬棺也叫崖墓葬,是中国多种墓葬中最古老也是最特别的一种。据说龙虎山的悬棺大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遗迹。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国崖墓葬的发源地。因为那个时候由于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所以选择了高不可攀的悬崖绝壁作为死后的安身之所,以示后人的“趋吉”和“尽孝”之意。

在仙岩地区,岩洞密布,大都分布在距水面35米~50米的悬崖峭壁上,向阳、避风、干燥、险要,这就为崖墓葬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坐在竹筏上,看着泸溪河两边的悬崖上大大小小的石洞,安放着或一或二的棺木,有的洞口还有泥筑的平台。

悬棺是怎样放上去的?一直都是千古之谜。但现在可以从龙虎山每天都安排的升悬棺的表演,可窥一斑。李发展,人称“老三”。他是龙虎山升悬棺表演队的队长。在龙虎山他可是个名人,一身绝技,可飞檐走壁。

在仙水岩,每天都上演三场升悬棺表演,这是龙虎山最受游客欢迎的表演。见过悬棺的人,第一感觉是特别的神秘,因为这种非常奇怪的葬礼已经成了一个谜。据说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武夷山、龙虎山的百越先民们的习俗,遇水而安,择水而居,死后也选择临水而葬。随着近代考古发现,这种神秘的墓葬形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年老三兄弟几个就曾经帮助考古队完成了对龙虎山悬棺的考察。后来龙虎山为了吸引游客,特别策划了升悬棺的表演,老三兄弟也就成了这里的特技演员。

其实,老三真正的身份是采药人。龙虎山的丹霞绝壁上生有珍奇草药。当地采药人也就应运而生。这些从小在龙虎山长大的采药人,个个都是徒手攀岩高手。老三的全部装备就只是一双军胶鞋和一个药篓,至多再有一盘重40多斤的长长的绳子。在一处岩壁下,只见他身体贴岩壁,像猿猴一样徒手迅疾攀登,动作麻利,很快就攀上十几米高度,轻盈敏捷得令人目瞪口呆。据说在一次高手云集的攀岩比赛中,如履平地的老三速度迅捷无比,将其他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现在仙水岩的升悬棺主要是老三带着自己的大儿子和几位亲戚表演。伴随着锣鼓点的响起,他们依次出现在悬荡半空的绳索上,倒立、快速攀爬、急速下坠,看得小船上的游客不时发出惊呼……俗话说靠山吃山,老三一家的生活和这座丹霞奇景的悬崖洞穴着实是分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