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研究以济南市2所幼儿园220名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特点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责任心总体和对己责任的发展水平上,中班、大班孩子显著高于小班;在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上大班孩子显著高于小班;幼儿责任心总体、家庭责任、团体责任与亲子关系的要求性、反应性、情感亲密和依恋四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幼儿责任心;亲子关系;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54-03
【作者简介】康丽(1988- ),女,河北沧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提出
幼儿责任心是指幼儿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负责行为等的认识。[1]责任心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幼儿个性、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责任心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水平、个性品质等,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家庭是幼儿最初的成长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影响幼儿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了研究者的较多关注。
关于幼儿责任心和亲子关系的已有研究,大都局限于幼儿责任心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如Baumrind从父母行为的控制和温情两个维度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性、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2]其中,权威型家庭的儿童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专制型家庭的儿童则缺乏社会责任感。Baumrind等人指出,纵容的养育方法会因缺乏父母给予的准则和强化,而导致儿童社会责任心的缺乏;相反,在父母专断的养育方法下成长的儿童会具有较多的社会责任心。然而,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一般是把父母作为主体,呈现的是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缺乏子女对父母教养回应的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儿童的行为正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得以发生的。亲子关系立足于父母与子女双方的互动,不但可以有效地反映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而且还能通过子女与父母的互动,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现况。本研究试图立足于互动双方,探究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济南市2所幼儿园中的220名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班55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中班69人(男生40人,女生29人),大班96人(男生50人,女生46人)。
(二)研究内容
1. 幼儿责任心的测量
研究采用李洪曾先生编制的《幼儿责任心家长问卷》[3]对幼儿责任心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对己责任、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等4个维度的24个项目,内在信度为0.897,各项目之间内在一致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信度。所有项目均采用4点计分法,从1-4分别表示“完全不是”“ 基本不是”“基本是”和“完全是”。
2. 亲子关系的测量
研究采用郑淑杰等编制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因素分析后)[4]对幼儿亲子关系进行调查。问卷分为父母和幼儿两部分,其中父母部分包括16个项目,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2;幼儿部分包括14个项目,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9,均可以提供满意信度。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从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很符合”和“非常符合”。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责任心的一般特点
通过对小、中、大班幼儿责任心各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因素对责任心总体、对己责任、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均影响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年龄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又进行了事后检验(LSD)。研究得知,在幼儿责任心总体和对己责任发展水平上,中班、大班的孩子显著高于小班,而中班和大班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上大班孩子显著高于小班,而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大班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1)
(二)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分析
对小、中、大班幼儿责任心的各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在亲子关系的要求性、反应性、情感亲密和依恋等4个维度均表现良好,且各年龄段幼儿在亲子关系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无明显差异(详见表2);同时,性别对幼儿亲子关系的影响亦不显著。
对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分析显示,总体上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的要求性、反应性、情感亲密和依恋4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家庭责任和团体责任与亲子关系的4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对己责任与除依恋外的其他3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会责任与除情感亲密外的其他3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详见表3)
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哪些亲子关系因子可以预测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结果如表4所示(见下页),亲子关系中的反应性能够预测幼儿责任心总体、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此外,要求性也能够预测幼儿家庭责任的发展水平。
四、结论与讨论
(一)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特点
依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在责任心总体和对己责任两项的发展水平上,中班和大班幼儿显著高于小班,而中班和大班幼儿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实践有关。一方面,幼儿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更倾向于和更容易从自身出发思考问题、决定行动,而对己责任就是和自身有关的事,如对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行为等负责;[5]另一方面,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很重视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往往是从培养幼儿对自己负责任开始的。如在幼儿园小班,教师就会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玩完玩具后要自己收拾好”等;在家里父母也经常会教育幼儿“大人不在场时不要玩电器插座”“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等。因此,经过小班一年的生活和发展,到中班和大班时,幼儿对己责任的发展水平便有了明显提高。
在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上,大班幼儿显著高于小班,而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大班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缺乏考虑他人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发展、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的深入,幼儿逐步获得并增加了对他人、家庭和集体的认知,在家庭、团体、社会中责任的发展水平上也得到了提高。
(二)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的关系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幼儿责任心与亲子关系的要求性、反应性、情感亲密和依恋等4个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与亲子关系的4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对己责任与除依恋外的其他3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会责任与除情感亲密外的其他3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从回归分析表明,亲子关系中的反应性能够预测幼儿责任心总体、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要求性也能够预测幼儿家庭责任的发展水平。
亲子关系的要求性与幼儿责任心总体、对己责任、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都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姜勇等人对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家长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并不直接、显著地影响幼儿的责任心,但它却通过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要求间接地对孩子的责任心发生作用。[6]
家长对幼儿的责任心行为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必须进行认真的监督。对孩子表现出的负责任行为,家长应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对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家长对幼儿行为的反应性要强。[6]
亲子关系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它始于幼儿对母亲要求的服从,当幼儿遵照母亲的安排并实际执行时,这是社会责任感内化的一个早期标志。此时安全依恋比不安全依恋的幼儿更有同情心,同情心的社会化(即模仿)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获得“做好事”的泛化期待或工作模式,[7]为家庭、集体和社会“做更多的好事”,从而提高幼儿家庭、团体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
父母与幼儿的关系越亲密,父母对幼儿责任行为的要求就越容易实现,幼儿在其经常生活、学习的家庭和幼儿园中也会更多地模仿父母的责任行为,从而促使幼儿对自己、家庭和团体的责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3] 李洪曾. 幼儿责任心评价量表的制定[J].山东教育,2002,(1-2): 33-36.
[2] Baumrind D.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J].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1991,(1):56-95.
[4] 赵婷婷. 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类型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40-41.
[5] 庞丽娟,姜勇. 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12-17.
[6] 姜勇,陈琴. 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24-35.
[7] 石伟,张进辅. 国外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对行为倾向影响的研究[J]. 心理学动态,1999,(1):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