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山海灵气 扬妈祖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山海灵气 扬妈祖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妈祖文化的发展对贤良港丰富的文物古迹的保护及村庄的整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贤良港的现状概况、空间特点及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贤良港文物古迹保护和村庄整治改造的对策措施,以期将贤良有的妈祖文化长久的传承下去,将文化资源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村庄整治改造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妈祖文化贤良港保护整治

Abstract: protection and village cultural rel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zu culture of virtuous port rich regulation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in promot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 of status quo, Xian harbor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renovation of virtuous port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nd the village, with a view to virtuous port unique Mazu culture long heritage, cul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brigade capital source organic combin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drive the village renovation smoothly.

Keyword:Mazu culture virtuous port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A

妈祖文化传承演绎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近2亿妈祖信仰者,仅台湾就有1600多万。随着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妈祖文化

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尤显突出。

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文化旅游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莆田市山亭镇港里村,古称贤良港,传说是妈祖诞生地,妈祖羽化后,乡人建天后祖祠纪念。天后祖祠等文物古迹是妈祖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贤良港村庄则是其重要的环境依托,为了应对缺乏保护思考而追求眼前利益的建设改造,贤良港保护性整治规划应体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治规划通过对文物古迹、村庄的传统民居、特色要素及居民生活状况的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文物保护、街巷空间特征、居民院落特色及民俗活动要求的基础上编制完成。

一、项目概况与空间特色

(一)项目概况

贤良港位于莆田市南端,南临湄洲湾,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隔海相望,规划用地面积为22.14公顷。旧时,贤良港是通往湄洲岛的唯一码头,由此,各地香客要往湄洲妈祖庙进香,必先在贤良港天后祖祠里举行谒祖仪式,再按妈祖升天路线乘船到湄洲妈祖庙“请香”。现港里村已发展成为妈祖信仰文化村,拥有包括天后祖祠在内的10处省级文保单位,及保持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的古村道、古民居等。

(二)项目空间特色

项目地形为典型山地地形,围绕中北部的洞山形成变化丰富的台地,天后祖祠、妈祖故居、福慧寺、昊曦宫、受符井等文保单位依洞山而建,处于地势较高处;南部沿海地区地势较低,现存的千年古码头见证了宋时贤良港繁华的商埠景象,码头两侧还有两座独特的宋代古庙——灵慈东宫和西宫。洞山与码头之间是成片的民居,中部民居更是延用了莆田当地传统的红瓦屋顶、燕尾脊、木雕窗框、石砌围墙等建筑元素,与青山、碧海形成相映成趣的特色景观。

二、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物古迹的开发、利用力度不足

由于公路的发展和码头的停用,前往湄洲岛的香客不再需要经由贤良港,而湄洲岛宫下村也号称是妈祖诞生地,其中的争议无从考证,但宫下村凭借地理优势,吸引了不少游客、香客,于是,贤良港渐渐被人淡忘。贤良港虽拥有 “妈祖回娘家”和“海祭妈祖”两项独有的民俗活动,并已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仅有在每年农历三月和九月妈祖的出生和升天日前后,才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其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村庄建设的管理力度不足,特色不明显

贤良港就村庄本身而言,同莆田市绝大多数村庄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特征或价值,具有保留意义的民居并不多。同时,村庄由于受经济活动和城镇化影响,形式上已融入了大量现代“快餐式”做法,传统民居文化、风貌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传统的建筑工艺在村民自发的建设改造过程中逐步流失。与此同时,很多传统民居建筑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为保存其完整性带来了困难;另外,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三、整治改造的对策措施

(一)妈祖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1、 保护范围与等级的划定

根据整体风貌现状和景观控制要求,规划将贤良港划定为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和一般控制区三级。其中,天后祖祠等文保单位及其所依托的洞山为重点保护区,其文物与环境应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的外观、风貌及环境,做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贤良港旧村为传统风貌区,应确保其间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街巷及环境基本不受破坏,其建设活动以维修、整治、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2层以下,屋檐高度控制在7米以下;港里新村为近年来新建的安置小区,距离核心景观较远,为一般控制区,其间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的建筑形式应尊重历史与地方传统,与周围环境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屋檐高度控制在10米以下。

2、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贤良港妈祖文化资源包含各文保单位及两项妈祖信俗活动,应好好的加以保护和利用。

规划对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非朝圣功能的建筑进行统一拆除或改建,增加妈祖大殿、青年妈祖塑像等新的旅游景点,并增设旅游服务中心、接待处等配套设施;根据两项妈祖信俗活动的内容,在天后祖祠前设置广场,既可满足举办活动的需要,又可作为旅游区集散处,还能将天后祖祠等古迹集中区同滨海景观区、千年古码头等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从而推动贤良港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凭借妈祖诞生地的优势,结合村庄改造,推广“以妈祖为邻”的民居生活体验游,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的同时,为居民提供自主经营的可能性,增加居民收入。

(二)历史环境的梳理与提炼

1、 传统街巷的梳理再生

传统街巷是构成贤良港的骨架,充分体现了贤良港的风貌特色,也是其重要的交通空间,部分街巷更是成为人们的交往空间。因此,规划从全局出发,一方面尊重原有建筑和街巷肌理,保留山地特色和空间尺度;另一方面着力于重现贤良港宋时商埠的繁华景象,重建祠前路,发展相关的旅游购物、文化展示、休闲餐饮等产业,在新与旧之间创造新的关联性。商业性街巷的尺度相对较宽,规划遵循原有道路的肌理,通过空间的收放、开合,空间与视线的变奏、延伸,使其充满情趣和历史人文风采;而一般生活性的街巷尺度相对较窄,利用莆田民居特点,以内凹的建筑布局形式,形成半开敞连续的院落空间,制造时而如室内、时而如室外,时而局促、时而开朗、充满生活气息的空间。

2、 自然环境的整治利用

贤良港是典型山地地形,规划顺应地形灵活布局,随高就高、随低就低、随弯就弯,不拘一格,表现出对自然地形条件的尊重和适应。整体以步行交通为主,机动车统一停放于主要入口附近的停车场,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居住环境。

为了体现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规划同时对与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利用。现状洞山和滨海的黄螺山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当湄洲湾潮涨,微波亲岸,浪花如雪,这些都是贤良港重要的景观资源。此外,规划还注重对原生植物的保护,对有保留价值的较径树木均尽可能予以保留,并为其留足生长空间,使之成为必不可少的景观元素和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3.建筑改造的模式与措施

据调查,贤良港旧村仅有零星几处院落具有保护价值,然而,重点院落和街巷一旦丧失周围的历史环境,其历史意义将大打折扣。因此,规划既要保护重要的历史建筑,又要给数量众多的一般建筑提出恰当的更新要求,使建筑群体和谐共存。通过细致调查,贤良港建筑大致可分为7种改造模式:

(1)完全保护。主要为各文保单位,采取整体保存的方式,保持历史原状,如实反映历史遗存,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和修缮,同时保证期内外部风貌都具有原真性。

(2)原貌修复。主要为保存相对完整,有一定历史并具有明显莆田当地风貌特色的建筑。本着“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保持外形不变”的原则,在改造时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对内部进行功能改造、完善处理。建筑修缮的重点是恢复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维护修缮应优先采用旧料来更换损毁构建,修缮的原则是“只修不建,修旧如故”。

(3)立面改造。主要针对整体风貌较不协调,但质量相对较好的建筑。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结构、框架,对与传统风格相违背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改造重点主要为屋顶、窗户、阳台等,可在细部做法上采用莆田传统民居的典型做法、样式材质等。

(4)降低层数。主要针对近年新建的两层以上,风貌较不协调的建筑。为实现风貌的协调统一,对超过两层的建筑予以降低层数改造,并在此基础对其外立面进行改造,重建具有莆田传统居民特色的屋顶。

(5)拆除重建。主要针对影响风貌的建筑,拆除后在原址新建建筑,新建建筑依照风貌保护的要求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建筑层数及尺度。

(6)拆除。主要针对质量较差,且对景观、环境、整体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拆除后不再新建建筑,而是转作绿地或空地。

(7)新建。在空置地按莆田传统民居风格新建建筑,严格控制建筑层数及尺度。

四、规划结构

在“空间演替、肌理延续、活力创造、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下,整治规划通过对贤良港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四区三脉”的规划结构。

“四区”——指核心功能保护区、特色民居生活体验区、民俗活动展示区及滨海休闲景观区四个功能区。

“三脉”——指“天脉”、“地脉”、“人脉”三条体现不同意境的脉络,充分反映贤良港“天、地、人”相辅相生的和谐统一。

“天脉”:由天后祖祠经祠前广场遥指湄洲岛妈祖庙,体现海上女神妈祖庇佑世人,救助危难的情操。

“地脉”:由妈祖故居经旧村落至港里新村,循历史变迁的足迹,从妈祖林默生活的宋代,至清代复界港里的重建区,到现代港里村民新建的安置小区,体现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发展。

“人脉”:横穿整个特色民居生活体验区,位于“天脉”与“地脉”之间,体现了“人为天地之所生”。规划重建了新祠前路商业街,借助“天脉”、“地脉”聚集的人气,发展现代旅游购物、休闲餐饮等商业活动,从而吸引人流驻留,隐喻了“载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道理。

五、规划实施策略

整治规划的实施不能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其保护整治不能要求就地平衡资金。正确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按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保障规划的实施。整治应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愿,保护居民权益,保持社会的稳定,概括而言就是“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居民参与、渐进改善”。

六、结语

贤良港的特色在于妈祖诞生地及其相关的文化资源要素,更在于山、海等自然景观与莆田传统民居风貌的有机结合。整治规划通过对地形地貌和街巷格局的保护、建筑高度控制和风貌景观等方面的规划控制措施,实现了贤良港的整体性保护和整治,为其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文化保护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吴承照,肖建莉.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J].城市规划汇刊2003.(4)

[3]峰.霍童镇古代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J].福建建筑2007.(8)

[4]李文墨,镇雪锋.维护历史环境特色的保护方法——如皋古城水绘图—东大街历史街区规划方案介绍[J].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2006.04

[5]张松,吴黎梅.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既存资源的合理开发——重庆磁器口古镇的保护整治规划[J].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