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革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革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也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着力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自学、交流、探究、精讲、矫正、应用”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苏科版七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介绍这一模式使用,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自学——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更有针对性,我们课前根据学生及教学内容实际,编制学案,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并通过圈、点、记、思等手段,提出自己的质疑.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我们是这样编制学案的:第一,揭示学习目标:①探索并知道三角形3个内角之间的关系;②在数学活动中,能比较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路(即表达清楚).第二,指出学习重点:探索三角形的3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注意数学表达的条理性及逻辑性.第三,对自学提出要求: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边看书边解决下面问题,也可以先看完书,再解决下列问题.注意圈、点、勾、画、写.设置的问题为:①说说课本P25图7—32从(1)到(2)是怎么变化得到的?你还有其他方法说明吗?在书上画出(或写出)来!②写出P25议一议中问题的“理由”?你确信“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等于180°吗? ” ③写出P25例题的每一步的理由.不看答案你是否能够独立的表达出来?试试看,下面这道题目(图1)的∠1+∠2和∠A+∠B是否相等?④写出P26“做一做”每一题的理由.⑤自己完成P26“试一试”【注意“度量”和理由】.如图2,为什么∠CBD称为ABC的外角,而不称∠1外角?再画一个ABC的外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有什么性质?让学生在自学及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

图1图2二、交流——让学生共享学习过程与成果

我们的数学课,在学生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实行互动与共享.课堂交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组内交流.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人.每个人在组长的带领下,把自己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说出来,在组内形成共识;第二部是班级交流.各组在交流的基础上,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上,通过组内交流,共同讨论后小组上台总结,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的方法有下列三种:①通过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内角的度数,他们的和为180°;②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开,然后把他们的顶点重合放在同一点O,成一平角,即为180°;③根据课本提供的模型,用说理的方式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通过交流,还得到了一些其他的知识和结论:如,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就可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获得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认为,重视互动交流,让学生共享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是面向全体的要求,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的保证.

三、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并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提图3图4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①老师将一个ABC的纸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把点A与点C重合摆放成如图3所示的位置,你能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吗?②如图4,AC、BD相交于点O,∠A与∠B的和等于∠C与∠D的和吗?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并在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对于问题①,同学们探索出了思路:“根据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得到直线a∥b;又由“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便可得到∠A+∠B+∠C=180°.对于问题②,学生也得到了结论∠A+∠B=∠C+∠D.同时,让两位同学板演解答(表述)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探究、体验等活动过程,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精讲——完善学生知识的结构

这一环节重点体现在“精”上,不是把所有的知识再重新讲一遍,而是讲一些非讲不可的知识,真正做到“一般不出场,出场不一般”.精讲学生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精讲学生有争议的问题,精讲概念的辨析,精讲知识网络的完善.另外,精讲也不一定要集中在某图5图6一时段,而是根据各个阶段的需要,抓住时机收集信息进行精讲.我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重点讲了一下几个问题:①对于上述的探究问题,指出所应用的知识点有:平行的判定、平行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同时在黑板上展示出准确的表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②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强调“外角”指的是三角形的外角,而不是相邻内角的外角.对三角形的外角,我们称某个角是某个三角形的外角,而不称三角形某个角的外角;③对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强调了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和相邻的内角是互补的关系;另外,还推出了外角大于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的结论.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加完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等.

五、矫正——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目标达成题目,让学生完成,并特别注重收集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矫正既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同时也突出层次性和有效性.矫正更要关注学困生,把他们的错误“挤”出来,通过“试误”,达到掌握.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上,老师设置了以下几道练习进行反馈矫正,理解概念及结论:①求图5中x和y的值.②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多有几个直角?钝角呢?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外角可能是锐角吗?为什么?③如图6,∠1=∠2,E是BC延长线上一点,∠3=∠B. 问∠4与∠DAE相等吗?为什么?

图7图8六、应用——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这一环节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喜悦.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我安排了以下2道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①如图7,AB∥CD,∠ABD与∠BD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求∠E的度数.②现有一块长方形钢板ABCD,要加工为形状如图8的零件,按规定∠ADG和∠BCG分别为30°和45°,检验人员量的∠CGD为78°,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明理由吗?

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校的实际来运用,这样才能着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