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替战友尽孝的老兵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替战友尽孝的老兵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8月9日中午,湖北省武穴市革命烈士陵园,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何祥德、刘亮华、蔡胜军3人来到5位牺牲战友的墓前祭拜。“快30年了,兄弟们没有忘记约定……”何祥德深情诉说,似乎长眠的烈士能够听到。

时间回溯到1984年,来自武穴市的毛国荣等人同乘一列火车,作为陆一军战士前往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每一次冲锋前,战友们都立下生死约定:不管再苦再难,都要替牺牲战友尽孝尽责。

老山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武穴籍战友中有120多人参战,在1984年12月到1985年2月的3个月时间里,毛国荣、吴和弟、周中良、陈少华、汤立强5人先后壮烈牺牲,他们最大的23岁,最小的才19岁。

陈少华的战友程志旗回忆说,陈少华在部队是个炊事兵,临战前才整合到五班。考虑他没有作战经验,连队在第一次战役中没安排他上,结果他写血书要求参战。“他牺牲前一天晚上高兴地找到我,说领导同意他参战了,并留下一句嘱托说,‘一旦我牺牲了,请照顾好我的家人’。”

1986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士兵都退伍回乡了。想起战友牺牲前的托付,老兵们决定抱团帮扶烈士亲属。

陈少华烈士的爷爷是建国前的烈士,父亲解放后病逝,兄长在30岁时也因病去世,家中只有老母亲、兄嫂和3个年龄加起来还不到15岁的侄儿。老母亲因家庭困难,不得不到寺庙里度日。战友们看到这心酸一幕,连忙将老母亲接回家,坚持2个月探望一次,看看米缸里是否缺米,灶上有没有油吃,缺了就及时送去。老母亲生病了,老兵们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轮流到医院照顾,煨汤送饭……

吴和弟烈士的父亲很早就病逝,母亲在他牺牲后不久也撒手而去。家中兄长患有肝癌,全家就靠兄嫂一个人艰难支撑,年幼的侄子刚上初一,没钱交学费。得知他家的难处后,何祥德、程志旗、罗敏等21位战友决定联合出资,资助吴和弟的侄子读大学。

汤立强烈士从小父母双亡,是哥哥将他抚养成人。他牺牲后,哥哥一直想去部队战斗的地方看看。2012年5月1日,在战友程志旗的资助下,汤立强的哥哥来到老山旧战场祭奠。

从1987年开始,为了筹集资金帮助烈士家属,在何祥德、罗敏、郭志雄、邓艳雄等战友倡议下,“陆一军武穴籍战友爱心基金会”成立,基金会决定每年以捐款的形式募集资金,为5位烈士亲属提供帮助。基金会会长何祥德介绍,这么多年来共有110名战友加入,共筹集资金50多万元。

记者看到,基金会还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何祥德说:“近10年来,烈士的父母都年事已高,家里难事也增多起来,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经常需要援手,做这个计划,就是为了保证他们能得到及时的帮助。”27年来,老兵们坚持每年为5位烈士扫墓2次,不少于6次为烈士亲人送生活必需食品。

“我们为牺牲的烈士照顾亲属,不只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也是在用行动怀念战友。”何祥德告诉记者:“每次从烈士亲属家离开时,我总有心酸的感觉。只要我们这些老兵还活着,就一定会替牺牲的战友们照顾好他们。”

老兵们替牺牲战友尽孝27载,这份深情也感动了不少烈士亲属以及乡亲们。烈士陈少华的母亲就时常对何祥德说,欠下的恩情只能来世再报了。“我儿子有你们这样的好战友,我想他九泉之下也会安息的。”

(摘自《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