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警惕“黄花开时人发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黄花开时人发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史宇,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现任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心理医生,曾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被搜狐网评为09年度十大健康名博,是其中最年轻的心理学专家。

进入春季后,前往各大医院心理科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有的门诊量甚至达到平日的2-3倍,因为春季被普遍认为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在江南有“黄花时人发狂”的说法,黄花盛开是指春季中期,而在北方,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易发期略晚于南方,大约在春末,也就是清明前后。

春季高发精神心理疾病的原因

1.外部原因

有人认为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各种细菌和疾病也会乘虚而入。也有人认为,天气乍暖还寒,让心理疾病有了可乘之机。可是,气温的变化真的会直接引起人们情绪的变化吗?

原来,由于春天气候多变,日照和气温变化也比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加上气温转暖,代谢进入旺盛期,造成大脑内松果体素分泌紊乱,从而使机体内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出现代谢紊乱,导致人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异常。在一年之始,工作压力加重,学生面临竞争激烈的中高考,心理、精神出现问题的人就开始增多了。据统计,近一个月时间里,某市急救中心共急救转运自杀患者多达40余人。

另外,人体内神经细胞在春天相对比较活跃,大脑对外界刺激也比较敏感,因此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2.性格内向易致抑郁

在春季的各类精神疾病中,抑郁症较为常见。心理学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说来,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不爱说话、独往独来、孤僻的人比较容易患抑郁症,他们平日里比较沉默寡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很少主动找别人倾诉。与此同时,这些人性格软弱、多愁善感、对自身的健康过分关注,当遇到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如工作压力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患有躯体疾病等因素时易出现担心、焦虑、无助,加上春季这样特殊的气候,难免发生抑郁、苦闷、悲观情绪。

另外,一些临时突发的事件也可能导致性格开朗的人处于抑郁状态。

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和表现

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是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如失眠、情绪不稳、多疑、浮躁不安、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常自责,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有些有情感病病史的病人还容易出现兴奋、精神不集中、头疼、心慌、食欲不振等。这时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躁狂、抑郁症等“心病”。

防治春季心理疾病有技巧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许健阳主任认为,每年3~5月的发病率接近全年的一半,春季到来人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然而,虽说春季高发精神心理疾病,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调适和心理医生的指导进行预防,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过度紧张。

许建阳主任建议:

首先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多与家人、朋友倾诉、沟通,或直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第三,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出现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如爬山、跑步、打球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及时释放压力。不要让浮躁、乏力、心绪不宁这些症状长时间持续。

对于曾经患过精神类疾病的病人,在春季要做到坚持用药,切莫自行减药、停药。这一点也需要得到家人的监督。

总之,春季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开阔的心胸,有烦恼找亲人朋友倾诉。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调养,更需要家人给予关怀,不要吃刺激性的东西,不要做易使情绪产生波动的事情,按时服药。争取平稳地度过春天这样的危险季节。如发现自身及家人有精神方面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