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子宫腺肌病120例临床分析和治疗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子宫腺肌病120例临床分析和治疗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分析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好发于40岁左右的经产妇,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腺肌瘤)50例,诊断符合率41.7%,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功血者70例,误诊率58.3%,均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其中30例术前均予3个月以上药物治疗,但停药后痛经及月经过多症状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期间能缓解痛经症状,但停药后复发。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诊断 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子宫腺肌病(腺肌瘤)患者120例,均因不同原因行子宫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年龄24~60岁,平均40.4±2.1岁,平均初潮年龄14.1±0.6岁。其中经产妇116例,未产妇4例,有人工流产、刮宫史者85例,宫内节育器放置25例,绝育术19例。剖宫产史15例。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精确概率法分析

结 果

120例中痛经62例(51.7%),原发性痛经14例(11.7%),继发性痛经48例(40.4%),轻度痛经11例(9.0%),中重度痛经51例(42.5%),渐进性痛经伴月经过多者10例(8.3%),月经过多或紊乱者69例(57.5%),非经期下腹痛12例(10.0%),无症状者20例(16.7%)。妇检子宫均大于正常,其中大于12孕周者22例(18.3%)。

术前均详细询问病史并行B超检查及CA125测定。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腺肌瘤)50例,诊断符合率41.7%,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功血者70例,误诊率58.3%。CA125测定情况:67例患者血CA125均有不同程度升高(53.3%),56例血CA125为正常范围(以CA125≥35U/L为参照值)。术后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腺肌病(腺肌瘤)者32例(26.7%),合并子宫肌瘤者58例(48.3%),合并卵巢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30例(25.0%)。

均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其中阴式3例(2.5%),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49例(57.5%),筋膜内切除1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30例(25.0%),子宫及双附件切除10例(8.3%),子宫及单附件切除7例(5.83%),其中子宫大于10孕周者98例(81.8%)。另外1例因年轻要求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术后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3个月,半年后痛经症状复发,再次行子宫切除术。120例中有30例术前曾予药物治疗达3个月以上,如内美通2.5mg,每周2次(11例);丹那唑200mg,每日3次(6例)及口服避孕药Ⅰ号(5例)治疗痛经;甲基素5mg,每日1次,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用于治疗痛经或月经过多(9例)。治疗期间26例痛经患者中22例(84.6%)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停药后1~3个月经周期症状复发,最终仍以手术切除子宫。

讨 论

子宫腺肌病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它来源于子宫内膜。在分娩和宫腔手术时,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引起炎症性疾病,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生长而发病[1]。

MRI是国内外公认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2],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有非常大的作用,但价格昂贵。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子宫切除可达到根治痛经及月经过多的症状,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传统的方式是开腹手术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或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但若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考虑盆腔粘连严重时,笔者认为最好仍应行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 周应芳,麦永嫣,郑淑蓉.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8):502-505.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诊治现状.广东医学,2008,29(5):7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