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的给药途径之一,通过静脉给药以达到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营养,维持热能等目的。门诊输液在基层医院日常诊疗疾病工作中占的比重较大,也是最为重要的门诊护理工作。所以,做好门诊输液的护理,尽量减少各种输液的不良反应,杜绝医疗意外或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输液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了减少输液反应及其并发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针对我院门诊85例输液发热反应患者,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04年1月~2008年12月出现输液发热反应患者85例,男41例,女44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岁,平均(38±8.7)岁。85例临床症状为输液后出现寒战,继后体温逐渐升高,出现输液发热反应后临床上采用非那根、地塞米松等治疗措施使症状逐渐缓解消除,通过及时对症处理,无一例造成严重后果。

1.2 方法

从药物因素、输液器材、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输液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等方面对85例发热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

2 结果

我院门诊85例输液发热反应病例,从年龄上看,年龄≤14岁31例,占36.5%;>14岁≤50岁20例,占23.5%;>50岁34例,占40%,表现出儿童及老年人占的比重大,而青壮年比重相对较小的特点。从引起的原因分析,中草药制剂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总数的23.5%;第二是输液器材不合格,为17.6%;排第三位的是液体的澄明度不够,占15.3%。此外,还有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操作不当及稀释剂选择不当等原因。具体原因见表1。

3 讨论

3.1 输液发热反应原因分析

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热原质所致[1]。当输液中含的热原质的量达到1 μg/L以上时即可产生输液发热反应,常在30 min到1 h内发生。就上述85例输液发热患者的发生情况来分析,造成热原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有:

3.1.1 输入液体与加入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王仿成[2]对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输液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首要原因,而导致输液本身质量问题主要由于生产输液的原料或溶媒不合格、制备工艺不合理或操作过程中的污染、灌装容器处理不当和消毒不彻底以及贮存条件不当和使用超限等等。秦新华[3]亦对其医院的33起输液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输液反应均是由于一批氨基苄青霉素和辅酶A热原不合格引起。可见,由于输液本身的质量所致的输液反应比较常见。在我院门诊的85例输液发热反应中,4例因使用的配液液体长霉而引起发热反应,13例是液体的澄明度不合格引起的,由于使用中草药制剂而引起的发热反应有20例,非常突出。从中可以看出,由于配液的液体及药物质量原因引起的输液反应占总数的43.5%,是最主要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中草药制剂引起的反应所占的比重很大,可能与原料及工艺有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1.2 操作不当与配液环境污染打开瓶盖与安瓿切割消毒等操作不当也会对输液造成污染,从而引起输液反应。李玉梅等[4]在对安瓿割据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会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局部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越多,对药物污染的可能性也越大。另外,配液环境的清洁状态对输液反应也有影响,栾湘宁等[5]对10例输液反应病例的配药工作室进行空气细菌测定,结果发现配液的治疗室工作状态下空气细菌数量平均为1 227.89 CFU/m3,治疗台面细菌数平均为14.5 CFU/cm2;病房平均为3 036.43 CFU/m3。从而得出结论,配药后放置时间及输液时间越长,输液被污染的几率越大,发生输液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笔者观察到85例发热反应中有16例因为操作不当及配液环境清洁度不够所引起的,占18.8%,其中5例是因为安瓿的切割方法不对造成,通过改进方法后未再见到因此而引起的发热反应。

3.1.3 输液器具的影响在对门诊输液配液器具的抽检中有热原阳性反应者;注射器未干燥,其内壁挂有水珠;在半封闭、半开放的操作条件下,特别是在春夏季节温度适宜,空气中的细菌污染严重,一旦被污染的注射器用来配液点滴,也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由于输液器具影响而引起的输液反应在我们所观察的85例病例中,占比较大的比例,达16.7%,不容忽视。

3.1.4 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当一瓶液体联合多种药物时,在加药过程中,由于反复穿刺瓶塞,会使输液受热原质污染的机会大大增加[6],从而产生输液反应。另外,在一瓶输液中加入的药物种类过多,热原质不断累积达到一定含量时也会产生输液反应。药物配伍不当,配液后会产生结晶、沉淀或者使溶液的pH值发生改变,造成溶液性质发生改变而引起输液反应。牛桂田等[7]在输液污染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一瓶液体中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可出现结晶、色块、白块等现象,有些是因pH值发生改变,造成溶液性质改变。本文报道的85例病例中由于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引发的输液反应点总数的8.5%。

3.1.5 输液速度过快欧阳纯[6]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输液过程中按标准调节滴速,能够使输液反应减少;当患者出现输液发热反应时,通过减慢输液滴速,可使输液反应缓解。提示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一定关系,分析其可能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了超量的热原质所致。本文中5例就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

3.1.6 年龄与体质的影响在上述85例患者输液反应中,儿童及老年人的比例较大(76.5%),在对其送检的45例残液进行检验阳性者10例,占22.2%,说明年龄与体质对热原质的敏感度较一般中青年者强。

3.1.7 其他因素输液反应还与人们的精神活动因素、温度、外界条件等有一定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不适都可能引起输液发热反应。

3.2 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对策

3.2.1 严把配液液体及药品的质量关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配液及药品的质量问题引起的输液发热反应,占总数的43.5%,是占比重最大的发热反应原因。质量关把好了,输液发热反应几乎可以减少一半,意义非常重大,值得重视。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对质量把关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重视,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把好关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上,要仔细检查,发现包装有破损或者可疑破损的、澄明度不够的、霉变或可疑霉变的、过期的配液及药品,都要清理出来,废弃不用,坚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另外,对于有报道反应的中草药制剂,尽量不用;对于使用中草药制剂的患者,在输液期间,要重点观察,一旦出现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

3.2.2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把好药液配制关一般来说,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的源头在于医师,但是,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发现存在联合用药过多或者配伍禁忌等问题时,有责任及义务提醒或者纠正医师在这方面的错误,以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集体加药时,打开一瓶液体加一组药品,不能先把配液的瓶盖全部打开同时消毒瓶盖,然后同时分别加药。切割安瓿前后应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割处,以免玻璃微粒污染药液。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配好后不宜存放过久,特别是在高温潮湿季节,以避免药物反应变质或增加污染机会。

3.2.3 规范操作,把好技术操作无菌关护士加药前后必须洗手,注射前必须对手进行消毒;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整洁,配戴口罩;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治疗巾制度;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的工作制度;无菌操作应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所以静脉输液前应做好室内的环境卫生及床单的清洁工作,保持室内清洁,减少物流、人流,减少污染机会;对患者的注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待络合碘消毒液自然干后再进行穿刺;还要注意病区环境的防蝇防蚊工作。

3.2.4 把好治疗室及病房的空气及环境消毒关由上述分析可知,空气的清洁程度与输液反应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对治疗室及病房的空气及环境消毒应有足够的重视。治疗室及病房按常规进行每天循环风消毒2次,每次60 min;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1 h。每日用含氯的消毒液对室内地面、门窗、台面及治疗车湿式擦拭2次。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卫生清洁工作。治疗室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工作及空气消毒,每次2 h,封闭1 h。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监测。

3.2.5 输液中严密观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冬天快速输液时要适当加温。即使是在输液结束后半小时内,也应注意观察,如发现输液的发热反应,除紧急处理外,应进行输液反应登记,将发生反应的输液瓶、输液器全部保留,进行检查、分析,以便发现问题,找出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向患者解释反应的原因,在对症处理的同时及时给患者安慰,使他们的紧张的心理状态得以放松,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密切观察,反应重者停止输液,及时处理,如出现寒战、高热、口唇紫绀、四肢湿冷等症状可以给予地塞米松、非那根等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保暖、吸氧、物理降温等,尽快减轻患者痛苦。

总之,在输液过程过要加倍注意药物液体质量、输液器具及加药配药操作过程中的微粒污染,使静脉输液发热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另外再加强对症护理和心理上的护理,使输液发热反应对患者的损害减至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张传菊.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预防[J].泰山卫生,2004,28(1):48.

[2]王仿成.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因素分析[J].安庆医学,2000,21(3):148.

[3]秦新华.浅谈输液反应及其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413.

[4]李玉梅,李家育,陈善,等.安瓿割据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4.

[5]栾湘宁,陈琦,王洪波,等.连续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1):680-681.

[6]欧阳纯.输血输液发热反应原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3,9(4):28-29.

[7]牛桂田,魏君玲,张丽,等.临床输液污染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3,9(4):25-27.

(收稿日期:2010-09-2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