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治未病 社区卫生服务 应用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三个方面。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社区卫生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面对基层,以维护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的健康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中医“治未病”也就是在疾病没有发生或萌芽期,通过中医整体辨证,采用对人体无损害的调理方式,使机体维持健康的状态,免受疾患的侵扰,并达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其内涵是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社区群众对健康的基本需求。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社区卫生服务

“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治未病”概念始见于《黄帝内经》,包含“未病先防;治病萌芽;待衰而刺;既病防变”四层意思,标志着“治未病”思想的形成。之后,汉张仲景“既病防变”思想的具体应用;华佗创“五禽戏”健体强身。晋范汪运用“逆灸”防霍乱;葛洪主张导引和药物预防等;这是“治未病”思想进入发展阶段的成造。至唐代,“治未病”思想理论已较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医家孙思邈,其将疾病较为科学地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宋、元、明时期,众医家亦主张“摄养于无疾之先”,强调“天人合一,辨证施养”。清代“治未病”思想更趋完善。建国以后至今,“治未病”思想在国家卫生工作方针中做了详细介绍,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治未病”思想的理念和实践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中医药“治未病”的新纪元。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面对基层,以维护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的健康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与“治未病”

“预防为主”医学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让人们最好不生病或少生病。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我国一贯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即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而中医的防治原则始终贯穿着“治未病”的思想。这也是“上工治未病”的精要所在。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居室内燃熏艾条、煎服板兰根等,预防流感;煎服莲子酸枣仁,可养心安神,帮助睡眠;薏米淮山粥健脾益胃,增进食欲;中药足浴、穴位按摩、针炙,能舒缓精神紧张、消除疲劳,预防情志致病;小儿推背按摩能行血活络、增强体质;等等,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具体实施的有效方法。这些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疗效肯定的养生保健、防病于先的方法,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欲病”,即为亚健康,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此类患者就诊时,主诉仅为某些症状,如心慌心跳,或心中烦闷,或左脸红热而右脸未见,或自觉口干、舌尖发麻等等。有症状者均认为自己已发病,但到医院作实验室各相关检查,各项指标又末见异常,西医因缺乏依据,无法作出相应的诊断,进而无法进行治疗,这给患者带来了难言的痛苦。而中医辨证施治却能发挥出它的神奇作用:针对这些患者临床症状,运用辨证论治理论,或予囗服中药,平阴阳、调脏腑,满则溢之,损则补之;或予针灸推拿,使经络疏通、血运气行,等使人机体阴阳平衡,随之症状消除、身体复原。

已病早治防止传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末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从脏腑功能关系来看: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而主运化且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两脏所主的功能之间相互影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失疏泄则脾无以助其升散,从而引起“肝脾不和”的病理变化,导致脾运不健。脾运不健则气血生化不足,反致肝血不足,甚则脾不统血摄血而致失血,可进一步使肝血不足;从五行关系来看,肝木与脾土为相克关系,若肝木太过,脾土本无不足,但亦难以承受亢木的过度克戕,终可导致脾土的不足。可见病理上,肝病可以传脾。现代医学显示:慢肝患者久病不愈可演变成肝硬化,继则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贫血,甚则门脉高压破裂致使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而诱发肝昏迷和腹水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治疗思想。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以其简、便、廉、效的惠民优势,让社区广大群众进一歩了解了中医“治未病”的内涵,使社区居民日渐重视“预防为主、养生保健”的先进理念,认识到中医中药在维护居民健康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人享有健康”得到充分体现,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