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板”:整合性叫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板”:整合性叫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星、LG、索尼、夏普等面板企业,尽管在产能上可能被台湾的面板企业所超越,但由于它们都拥有自己的终端电视品牌,因此根本无惧于同擅长规模制造的台湾企业展开竞争。也正是由于这几家公司的电视机制造部门消耗了大部分面板,它们面板厂在形势严峻的2006年度也没有出现亏损。国内企业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涨价声中反受损

中国联合商报:自今年3月份液晶面板价格上涨以来,液晶面板厂商普遍获益,但一项权威监测数据显示,向来有价格优势的国有液晶品牌市场占有率却在不断下滑,原因何在?

李曙新:在此轮液晶面板价格上涨中,受益最大的是大屏的液晶面板厂商。按照Display Search的出货统计,在三大主要应用领域,9月份笔记本型电脑面板出货达1077万片,较8月份增长3%,而液晶电视面板出货为875万片,较8月份大幅增加100万片,增幅高达14%,而液晶显示器面板出货则有所下降,为1680万片。而国内的液晶面板厂商产品集中在小屏领域,从国际市场来看,小屏面板产业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险,37英寸以上的大屏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这恰恰是国内液晶面板厂商所不能量产的。

中国联合商报:目前,我国液晶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李曙新:在当前液晶产业的全球市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大陆企业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全球液晶面板几乎都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前三大液晶电视面板厂商三星、LG―飞利浦与台湾友达的市场份额之和已超过60%。

在大陆,目前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拥有的三条液晶面板生产线都是5代线,生产的液晶面板主要供应液晶电脑等,大屏的液晶电视面板基本靠进口。

中国联合商报:全球液晶产业链是如何细分的?

李曙新:液晶产业链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设备的上游产业、提供零部件及配套的中游产业以及整机组装的下游产业。虽然我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晶面板消费市场之一,但是在全球液晶产业链上,却处于最末端,外国厂商垄断着上、中游材料及零部件的技术,关键设备、原材料、元器件必须依赖进口,国内的液晶面板厂基本都是组装厂,外国厂商拥有定价权,能保证丰厚的利润。

核心技术缺失 资金不足

中国联合商报:目前,国内液晶面板产品与韩国、日本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李曙新:国内面板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核心技术缺失。对于液晶面板而言,代数越高越先进,越能切割大尺寸的面板。目前大陆拥有代数最高的是三条五代线液晶面板生产线。五代线切割20英寸以下的面板最经济,而目前在液晶电视市场上流行的是3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

中国联合商报:除了核心技术以外,是否还有其它差距?

李曙新:除了技术上的缺乏准备,资金不足也是国内面板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液晶产业链中,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规模相当大、技术风险也较高,液晶面板业是典型的“富人游戏”――建一条液晶面板的五代线要花人民币100亿元,而一条六代线更需要150亿~200亿元,目前国内液晶面板项目的投资多来自银行贷款,在当前产业盈利前景十分黯淡的情形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资金建设新一代生产线,显然十分困难。

中国联合商报:需解决哪些问题?

李曙新:液晶面板产业出现现在的情况,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出现了问题。国内企业一贯只重眼前市场,不惜利润拼价格,这使得液晶市场很快进入微利时代,并加重了国内企业间的内耗,没有利润自然无力研发,技术上就更受制于人;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是国家对这个新兴产业缺少整体规划,液晶产业的技术与资本门槛相当高,单纯依靠企业势单力薄。国家对整个产业的布局与引导至关重要。

国家规划的背景与力度

中国联合商报:液晶技术最先在美国研发成功,日本实现量产,韩国、台湾后来居上,这对国内的液晶面板产业有什么启示?

李曙新:纵观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历程,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台湾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的。日本最先把光电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早在1979年,日本通产省通过光产业技术振兴协会与16家日本企业联合发起了为期七年、总资助额为7.7亿美元的光电子基础研究计划。此后,如果有相关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所需资金一般由通产省提供30%,剩下的70%由参与企业提供。

日本厂商一直有技术优势,控制着LCD(即液晶)产业链最关键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彩色滤光片、驱动IC、背光板、偏光板及玻璃基板等,占有率都在80%以上。

但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厂商难以在资本密集的面板产业持续投资。他们以退为进,即以技术授权与台湾厂商的资金优势相结合来共同抵制韩国厂商的竞争,同时,把资金和人才向技术研发领域集聚,投入在面板产业链上游和高端产品,实现了差异化。

中国联合商报:韩国、台湾的成功经验又有何不同呢?

李曙新:韩国政府则制定了非常周密的发展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并派人员到美国去学习相关技术,与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财团积极投入,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政策上大力支持。对液晶显示器企业所得税实行七免七减,从2001年起,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关税全免。另外在资金上加大扶持,从2001年开始的为期五年的计划,总经费461亿韩元。TFT―LCD技术得以迅速实现了产业化和大规模量产,最终奠定了TFT-LCD面板制造产业在韩国工业中的关键性地位。

在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82年就开始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导和鼓励民间企业从事科技研发。1990年提出的“六年建设计划”中,光电子技术被列为八项关键性工业技术之首。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许多厂商减缓对LCD投资,台湾则趁此机会,投巨资开工建厂。

中国联合商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迎头赶上?

李曙新:就我国的现状来说,政府直接的资金支持和税收固然必不可少,但促进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意义更大。相关的政策可包括以下诸方面:第一,将发展TFT产业纳入国家计划中,设立专项基金大力扶持。第二,政府与企业合作组织更大规模的TFT产学研机构。第三,综合利用国内资源,鼓励企业横向联合,共同提升产学研水准。第四,在各大学以外聘显示专家为骨干开设TFT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大学毕业后去日韩留学显示及相关专业,另外,液晶产业是十足的高科技产业,资本投入高、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技术更新快,这也要求投资方下定决心。

步履维艰下的整合之路

中国联合商报:现国内一个呼声甚高的思路就是要推动京东方、龙腾、上广电的整合,如果整合成功会出现何种效应?

李曙新:在液晶时代,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决定竞争的胜负。虽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不敌日、韩及台湾地区企业,但国内的面板企业仍在不懈地努力以化解危机,整合就是出路。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把旗下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整合成一个平台运营,如此一来,这三家企业就可以一方面通过共享资源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共同筹集资金来建设新一代生产线。毕竟,这三家企业中的无论哪一家,都没有实力单独与韩国及台湾的面板企业竞争。

中国联合商报:目前这三家企业整合的现状如何?

李曙新:液晶面板生产是典型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项目,高投入高产出,且市场波动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很少有大型企业有如此大的实力,因此,企业间的联合是明智之举。当然,这条路也非常不容易走,比如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三家企业之间的整合,由于当事三方都希望争取到对新公司主导权,结果一直没有明显进展。

中国联合商报:整合的意义与前景?

李曙新:除了面板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外,打通上下游的纵向整合也是必不可缺的。三星、LG、索尼、夏普等面板企业,尽管在产能上可能被台湾的面板企业所超越,但由于它们都拥有自己的终端电视品牌,因此根本无惧于同擅长规模制造的台湾企业展开竞争。也正是由于这几家公司的电视机制造部门消耗了大部分面板,它们面板厂在形势严峻的2006年度也没有出现亏损。国内企业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京东方也宣布了进军下游整机市场,而国内的彩电企业创维、TCL、康佳、长虹也曾组建合资公司聚龙光电以进军上游面板业,但由于参加各方对于市场判断、产品定位、融资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意见,始终都停留在规划阶段。

大陆的面板企业如果能够有机整合起来,将有望成为全球市场上一股重要的新势力,甚至可能在未来与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形成“四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