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癫痫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958例住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18%。不同卒中类型癫痫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混合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P

关键词 卒中 癫痫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958例,合并继发性癫痫121例,男72例,女49例。年龄45~83岁,平均64.3±17.2岁。所有病例均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同时分析卒中类型及病灶部位。癫痫的诊断参照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方案,排除发病前有癫痫史及癫痫相关疾病。

结 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本组病例癫痫发生率为6.18%,其中男6.23%,女6.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首次癫痫发作时间:121例患者中早期癫痫发生(在卒中后2周内癫痫发作)81例(66.94%);晚期癫痫发生(卒中2周后癫痫发作)40例(33.06%),其中13例在卒中1年后出现癫痫发作,最长1例在卒中3年后发生癫痫。

癫痫与各型脑卒中的关系:1340例脑梗死(CI)继发癫痫62例(4.63%),485例脑出血(CH)继发癫痫41例(8.45%),1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癫痫16例(13.68%),16例混合性脑卒中继发癫痫2例(1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癫痫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62例脑梗死继发癫痫,病灶位于脑叶者癫痫发生率14.98%;病灶位于基底节区,发生率2.52%。41例脑出血继发癫痫,病灶位于脑叶者癫痫发生率18.05%,病灶位于基底节区者发生率4.83%。病灶在脑叶的患者较之基底节区有高度发生癫痫的危险性,两者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癫痫发作的类型: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66例(54.55%),由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26例(21.49%),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24例(19.83%),失神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4.13%)。有19例在1次或多次癫痫发作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15.7%)。

脑电图检查:有106例做脑电图和(或)24小时动态图常规记录,99例有异常的癫痫波形,其中阵发性棘波17例,阵发性尖波18例,阵发性δ波4例;尖慢、棘慢综合波60例。

治疗与预后:40例未用抗癫痫药物,其中26例癫痫仅发作1次,14例发作2~3次,每次仅临时采用注射安定控制症状后未再发作。49例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37例单一常规剂量抗癫痫药治疗后症状控制,15例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6例需联合用抗癫痫药才控制症状。32例在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26.45%),其中脑出血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梗死3例,而无继发癫痫者病死率为10.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讨 论

本组脑卒中后癫痫总发生率为6.1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组不同性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CI 4.63%、CH 8.45%、SAH 13.68%,均明显低于报道。不同性质的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混合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最低(P

癫痫发生的机理:梗死性脑卒中,早期可能是因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水肿及葡萄糖供应减少、代谢产物蓄积、代谢的显著改变造成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失调,使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出现过度除极化[2]。出血性脑卒中起病首先由于出血激发了弥漫性脑血管痉挛,使同侧及对侧的脑血流量降低,脑缺氧性刺激引起癫痫发作。在后期,无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灶中心区脑组织坏死、软化,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后代之增生的胶质细胞,由于病灶内反应性星形细胞不能及时清除神经元在活动、受刺激或缺血时释放的K+,细胞外过量的K+使神经元易于发生去极化而产生发作性放电[3]。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丧失,使释放抑制性递质减少。神经元树突分支减少和突触棘丧失,影响膜的稳定性。病灶中神经元活动增加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内酸碱平衡失调,使细胞易于放电[3]。更晚期的癫痫发作主要是因为中风囊的机械刺激,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发病。

参考文献

1 朱培俊,王苑华,朱培林,等.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01.

2 阎乐京,李萍.高龄癫痫发作180例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90.

3 祝茗.卒中后癫痫的机理和临床.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