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焦虑自评量表在预防成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焦虑自评量表在预防成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预防成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献血者进行评估计分,采取分层护理和干预措施,实行层层监控,避免成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成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焦虑自评量表的使用,提高了采血人员在预防成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促进了采血人员与献血者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焦虑自评量表;预防;成分献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c)-165-02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头昏、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成分献血与普通献血存在着很大差异,成分献血采集时间长,而且血液在体外循环流动,容易给献血者造成焦虑、恐惧心理。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精神紧张、思想顾虑可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短暂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而发生献血反应[1],由于献血者恐惧、紧张,对身体流出的血液害怕,怕影响身体健康,发生献血反应后不仅给献血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影响,而且影响到再次献血。针对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问题,我站机采科于2008年7~12月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84名成分(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献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评估,并分层次采取重点护理和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将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12月,笔者对584名无偿捐献成分血(血小板)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其中,男480例,女104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19岁,平均35.2岁。严格按照国标成分血献血标准,体检合格后献血。

1.2 方法

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2]:具体方法为请献血者仔细阅读每一个项目,将意思理解后根据最近1周的情况在适当的地方打勾,每一个项目按1、2、3、4级评分。评定完后将20项评分相加,得总分,然后乘以1.25,取其整数部分,即得到标准总分。判定标准:正常总分为50分以下,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79分为重度焦虑。

2 结果

我站自2008年7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以来,有效地预防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2008年7~12月期间,共对584名献血者进行评估,其中,轻度焦虑或无焦虑者394名,中度焦虑者120名,重度焦虑者70名,无一例发生献血反应。献血后电话回访,无一例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3 成分献血反应预防措施的实施

把献血反应危险因素作为献血前评估的常规内容,根据评分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

对轻度焦虑和无焦虑者,单采前对其进行相关献血知识的宣传,介绍有关血小板的生理知识,告知献血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是安全可靠的[3]。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机器管路完好,尽量避免采血过程中机器报警音,采血人员沉着冷静,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给献血者以心理安慰,教会他们放松的技巧,与献血者交谈。严格体格检查,严格执行献血体检标准,全面了解献血者身体近况,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一定要餐后献血,食谱以素食为主,这样既可保证血液质量,又可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

对中度焦虑者,除以上措施外,根据情况提高采血技术水平。采血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穿刺准确,动作轻柔,使静脉穿刺一针率达到100%,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献血者的紧张、害怕心理,减少局部疼痛和采血中的血流不畅等现象。密切注意观察,耐心询问,对精神紧张或轻微不适者要主动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使其思想放松,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4]。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的患者的生命,而且可起到定期检查身体、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献血不但帮助他人,而且还可以帮助自己和家人。通过系统宣传,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献血者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重度焦虑者,除以上措施外,采血人员主动与其热心交谈,推荐刚献过血者向其介绍献血经历,使其树立自信心,在捐献成分血的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都在经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每位捐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绝对不会传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可以讲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害怕的情绪和顾虑,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完成献血。献血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献血后以诚恳的态度感谢其无偿奉献精神,促进其在态度、信念方面的转变,进而发生行为的改变,他们常常会再次献血。

4 体会

通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采取分层次干预措施,减少了预防机采献血反应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提高了预防的有效性,提高了采血人员对献血反应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了工作责任心,增强了主动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反复细致地宣传教育,献血者对献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之积极配合并参与献血,保证了血液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医护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献血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曙霞,王璐.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9):761.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8.

[3]宋毅,张永征,刘琪.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2):2391-2392.

[4]姚丽英.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4):182.

(收稿日期: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