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练声曲是每位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歌唱者演唱美妙歌曲的前奏;通过进行练声曲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歌唱者的歌唱技巧和歌唱能力。

练声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初级发声练习曲,这些练声曲篇幅短小,无钢琴伴奏,练声曲以连续半音上行或下行进行,多采用音阶、跳音、琶音进行训练。这类练声曲没有固定的出版教材,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歌唱能力来挑选适合的练声曲。另一类为篇幅较长的练声曲,这类练声曲多以成套教材形式出现,乐曲的旋律性较强并配以钢琴伴奏,此类练声曲集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有多部,如:《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阿勃特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等。

第一类练声曲,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此类练声曲为歌唱者掌握基本的歌唱状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训练多针对某一种单一的技术类型来进行,比如连音练习:

5 4 3 2 |1 - - -|| a

用同一个母音a在3个八度之内以半音级进的方法反复歌唱、重复训练,以期达到使歌唱者在固定声区内使用这个母音演唱时不出现技术障碍,声音流畅连贯。同样,跳音练习、琶音练习等都是如此。不得不说这样的训练是有必要性的,它通过重复训练能够使歌唱者掌握固定的发声基本状态、掌握母音发声以及某一种类型的歌唱技巧,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这类练声曲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机械性,旋律单一,不易调动学生的歌唱兴趣。同时,在歌曲演唱中,固定的技巧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歌唱性,歌唱者要演唱旋律优美流畅的作品,只进行机械的技巧训练现实是远远不够的。

在声乐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练声状态较好,歌曲演唱却差强人意。这时候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学生不够聪明,不能将练声的状态、技巧灵活运用到歌曲中;演唱歌曲时没有感情、情绪不到位、声音不流畅。出现这些问题,作为老师可能要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这种重复的机械性的技巧练习之后,学生是否就做好了演唱歌曲的准备?老师在教会学生该有的基本歌唱状态和技巧后,有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在歌曲中使用呢?在笔者看来,在进行完基本的练声后就进行歌曲演唱是不科学的,在练声曲和歌曲演唱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它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无法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基本原则。此类基本练声曲的训练是没有情感的纯技能的训练,并且各个技巧之间缺乏连接,这是导致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时好时坏,没有乐感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另一类篇幅较长、旋律性强的练声曲(Vocalise)的学习。

练声曲产生于18世纪中期,是练习歌唱技巧的一种特殊音乐体裁形式。乐曲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最早创作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是两位法国作曲家吕利、拉莫。到19世纪,有很多作曲家陆续创作了这种形式的作品,成为有技巧性的、带有钢琴伴奏的声乐练习曲。目前市面上常见成册、成套的的练声曲合集有:《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西贝尔36 首初步练声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在歌唱者具备一定的发声基础后学习这些练声曲集对歌唱者有极大帮助。

这些教材多根据声部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声部歌唱演唱的练习曲集,以《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为例,该教材由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约瑟·孔空编写,教材以声部的不同划分为高音卷、中音卷、低音卷,各练声曲旋律优美,对于单纯演唱技巧没有过多的强调,重点在于培养歌唱者演唱时气息的平稳、声音的连贯、力度的变化、断句换气的准确,这些练习为歌唱者下一步的歌曲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如《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该教材由美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马克思·斯皮格编写, 作者从兰培尔第、西贝尔、纳瓦等大师的编写的训练指导书中选出了经典的作品, 经过科学的方法编排而成。这本教材同样也是按照声部划分为女高音、女次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各声部,以女高音(第一册)为例,该教材由40首声乐练习曲组成,每首练习曲都有各自的技巧重点,其中,有对节奏的重点训练,如:切分音、附点音、三连音;不同音型的练习,如:连音、回音、断音、装饰音、颤音等;也有大小调性的练习此外还有声音快速、灵巧的训练。以第一首练声曲为例,这首练声曲共分为47小节,音程跨度从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F,在这首看上去同钢琴谱无异的声乐练习曲谱上标注了诸如极弱、弱、极强、渐弱、渐强一系列的力度表情术语,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各类不同的节奏型的组合、不同的音型组合和变化音等等。练习这样一首练声曲,如果只单单演唱出每个音,对于歌唱者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要按照作曲者的要求,严格按照谱例的标记来完成每个音,难度则是之前的好几倍。这样严格按照谱例的演唱对于培养歌唱者歌唱的连贯性、音乐感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它帮助我们将声音变成充满表情乐音。以该作品的第一个乐句为例,如下图:

从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短短8个小节的乐句中,包含了弱起、连音、重音、跳音、休止、渐弱多种音乐表情,歌唱者要在弱音的发声状态下做出这一系列的表情记号,对于歌唱者的气息和声音的连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多种技巧的组合出现,也给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练声曲可以视作是没有歌词的歌曲,它成为发声练习和歌曲训练中的一个桥梁,使学习者顺利的从发声练习过渡到歌曲学习。

正如马克思·斯皮格在《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的前言中所写:“练声曲有一个特别的目的,它们可以使声音流畅、富有节奏感,它们教会如何对乐句进行,划分,简而言之,它们在各方面都有助于进步,另外,练声曲是用一种有吸引力的音乐形式写成的声乐联系,相比那些简单的练习,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歌唱时得到更多的乐趣”。的确,这类练声曲练声曲以其丰富的节奏、流畅优美的旋律为依托,将歌唱技巧融入到音乐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乐感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在音乐美的熏陶中,让学生自然的完成歌唱技巧的训练,打破了简单的练声曲训练的机械、枯燥;多种技巧难度的交叉组合,提高了歌唱者的歌唱技巧,为实现下一步的歌曲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阿勃特声乐练习曲研究》,《黄河之声》2008年11期

2.《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女高音(第一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