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背越式跳高中的助跑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背越式跳高中的助跑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研究,往往将重点过多地集中在起跳与过杆技术上,对助跑的重要性认识却不足,忽视了助跑技术,直接影响到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的掌握。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助跑节奏 研究

背越式跳高技术应重点解决弧线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弧线助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起跳技术和跳高成绩,正确、完美的弧线助跑技术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弧线曲率、稳定的与曲率半径相适应的身体内倾姿势、与起跳技术相匹配的速度和逐渐加快的助跑节奏。本文研究探索了弧线助跑技术的特点,并就如何提高助跑速度提出几点看法,旨在为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

研究助跑技术,一定要把助跑和起跳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背越式跳高技术应重点解决助跑,尤其是弧线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没有良好的弧线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良好的弧线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必然是建立在良好的弧线助跑和起跳技术的基础上,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起跳技术,由于弧线助跑技术的错误,会导致一系列错误动作的产生,因此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弧线助跑的作用,抓住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

二、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节奏

从运动学角度分析,“节奏”是指完成某个或某组动作时,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按一定顺序或方式进行的排列组合。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节奏主要是指运动员助跑过程中步长和步频的变化特点。正确合理的助跑节奏应该是起伏有致,张弛交错,快慢适宜,这才有利于运动员保持和发挥最高可控速度,为准确地上点和快速有力的起跳作好充分准备。

正确合理和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跳高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联系形式的。它是由听觉 视觉 本体感觉以及动觉分析器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不断协调活动,逐渐建立起来的对跑动速度的精确感觉和控制调节能力。准确稳定的助跑节奏必须通过经常实践,反复练习,依赖与肌肉运动知觉的高度发展。虽然,助跑的距离、起动的方式、加速的形式等方面因队员的身体训练水平、专项素质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最后几步助跑的节奏是基本相似的。

三、影响背越式跳高助跑节奏的主要因素

(一)专项耐力对助跑节奏的影响

跳高比赛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比赛时间长,往往要持续数小时之久;二是前面几个高度间隔的时间较长,但随着横竿高度不断上升,间隔时间相应缩短。该项运动对神经能量消耗较大,越接近比赛的最后阶段越要求运动员最大的身体能力。因此,在比赛中,即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兴奋性,有要求有对兴奋的控制、调节能力,还要求这种兴奋的稳定和持续。如果安排不当,调整不好则极容易造成运动员机体疲劳,专项耐力的下降。

(二)心理状态对助跑节奏的影响

在跳高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主要取决与他们的训练水平、技术水平和专项能力,但心理状态程度,对临场发挥也有重要影响。比赛中常有这种情况:但横杆升到超过本人最高成绩的高度时,或超过某一纪录的高度时,即我们通常讲的“关键高度”时,运动员即使在生理上技术上已具备了跳过这个高度的能力,但由于心理上的障碍却使他们在跳这个高度时一反常态,或者助跑速度改变,或者动作僵硬变形而失败。

心理上的不稳定,首先带来的是助跑节奏的紊乱,尤其是最后几步,或快或慢,或“拉大步”或“捣小步”。此外在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在试跳时遇到内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助跑节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干扰,常使运动员在起跳前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在还未作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助跑起跳,从而造成助跑凌乱、上点不准。

四、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节奏的训练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发展助跑的节奏感这种专门的知觉,以利于科学地训练和在比赛中有效地控制好每跳的助跑节奏,应当在训练中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助跑节奏的训练.

(一)运动员的经验、兴趣、态度、情绪方面都会对助跑过程中的步长、步频的准确估计有影响。所以在进行助跑节奏的训练中,必须和其他心理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方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助跑前闭目静思,脑海中呈现助跑的动作表象,心理默念助跑的节奏,过一遍“电影”,然后再跑。多次重复后,就会逐步建立正确的助跑技术的运动表象,助跑节奏也就会相对稳定。

(二)训练方法要多样化,但基本训练手段应固定。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根据整个训练计划的要求,在训练中让运动员通过自我意识,来不断判断和调节自己的速度。训练计划中的速度、距离、密度、练习量要有变化,这对运动员适应不同的条件,产生良好的助跑节奏感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训练中的主要练习手段宜固定并经常采用,这样便利于检查训练效果和测定助跑节奏感的灵敏度。

(三)在运动训练中可以用多种的时间信号,给运动员不断提供判断跑速以及纠正和调节跑速的信息。经常对照可逐渐培养他们的时间感觉。例如,教练员手计秒表,向运动员报成绩,节拍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等等,这些都是向运动员提高时间信号的有效措施。步长感的形成主要采用按画好的弧线和步点标记进行反复助跑,不断纠正偏差,调整步长,逐渐形成准确的步长感。

(四)要经常性的进行模拟比赛条件的训练。经过测验、比赛,来分析各次的助跑节奏,对照预定的助跑速度要求,从中评定控制速度的能力找出差距,在以后的训练中继续进行调节,以求助跑节奏的更加合理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 徐开飞.试论径赛运动员的“速度感”及其培养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