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应试教育时代”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应试教育时代”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关系到课堂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教学实践中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我国进入了“后应试教育时代”,这将改变美术教育工作者对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想“给力”却“无能为力”的现状。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是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志。美术鉴赏过程具有浓厚的人文性质,担负着公民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艺术语言,理解作品艺术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意蕴,培养学生视觉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提升艺术素养。

一、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正确运用艺术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语言主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视觉语汇组成,经过艺术家的有机组合成为艺术语言。比如一条不规则的曲线或一条直线,从美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通过一定的法则进行创造,那么就完全不一般了。如:马蒂斯的《女人像》,用变化的线条为艺术语汇,通过画家的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如果把美术作品看作是锁,那美术基础知识就是钥匙。美术鉴赏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而忽视了美术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内容要素的探究,欣赏方法将难以掌握,欣赏能力也难以形成。美术欣赏应以美术知识为理论支撑,包括美术史常识和一般的美术理论,不同的美术门类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特征和美学特性,必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去欣赏,才能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雕塑,欣赏时除注重它的空间体积感之外,还要注重它音乐般的流动感。对于工艺美术的欣赏,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之外,还要注意它的材料美感,以及实用中触摸的手感等,由于美术各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我们必须掌握、熟悉这些美术知识,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二、丰富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宏观地看美术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眼光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几乎每一幅美术名作的背后,都包含着一段历史时期的审美观、一个流派的标记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风格特点等方面的文化内涵,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各阶段、各类型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也不一样。

美术课程里有许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老师不要局限于某一课时内容,可以灵活选择、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比较,比如极具个性化、激情四溢的画家――凡高,他追求艺术的完美,绘画中充满令人迷醉的色彩和线条,如《鸢尾花》、《星月夜》、《向日葵》;他备受冷落和贫穷的打击,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崩溃状态,在癫狂状态下割去自己的右耳,此阶段曾画了著名的《自画像》;1890年5月17日,心情忧伤郁闷的他画了《麦田上的乌鸦》,几星期后他结束了自己仅仅37岁的生命。又如另一位画家毕加索,他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的影子。随后于1909年,与法国画家乔治•希拉格一起创立了对西方美术现代流派影响很大的立体派创作方法,后来又吸收了东方艺术和西班牙民间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画了《格尔尼卡》、《和平》、《和平鸽》等名作。

三、大量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创作的空间,深刻体会作品的艺术意蕴,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

艺术意蕴是画家隐藏于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通过艺术构思,利用线条与色彩等语言将作品的神韵包藏在画面之中。如同寓言将某一哲理与教训包容于故事之中一样,人的眼睛、面孔、皮肉乃至整个躯体形状都共同包装着心灵。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往往寄藏在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中,比如:郑板桥画的竹、朱耷画的鸟、徐悲鸿画的马,这些经典美术作品不仅真实再现了事物的形貌色彩,更重要的是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委婉地传达出画家对生命的诠释。

美术作品的意蕴似乎看得到但又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言传。这是因为意蕴的内涵具有朦胧性和模糊性,它是一种情思,一种包含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层次思考,或曰哲理思考。美术的意蕴以宇宙和人生为对象,玩赏自然与社会的色相、光影、秩序、节奏,借以窥见自我的心灵深处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类高深的心灵具体化。美术作品的意蕴要体现美,而一切美来自心灵的源泉。美的意境创造有赖于创作者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养和对生活万象的体验。

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意蕴包容了创作主体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表现的主题可谓包罗万象,牵涉生活的广阔领域。因此,要提高学生领悟艺术意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扩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在教学中传授相应的美学原理,使他们掌握审美的原则和概念,掌握美学史常识、艺术名作常识、作品欣赏常识等,启发他们运用掌握的美学原理去开拓创作思路,提升美术作品的艺术境界。要在美术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丰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自觉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当代审美意识,摆正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将深刻的审美意蕴融入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同时还应注意培植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体味雅与俗、古与今、中与外等各类美术作品的品位,具有细腻、真挚的情感体验品质和积极、良好的美术创作心理素质,从而创作出思想健康、格调高雅、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棕北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