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岭卓:藏东歌舞的奇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岭卓:藏东歌舞的奇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被世人誉为“小瑞士”的类乌齐绝非浪得虚名。奇险峻秀汇集一体的类乌齐可谓风光与人文并重,秀美于外,蓄涵以内,在藏东高原构筑了一道清新迷人的风景线。

身临其境,类乌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交相辉映。于我而言,陶醉其间的却不在于寄情山水的点点滴滴,而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舞蹈━━岭卓,偶尔一观,即在脑海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

岭卓舞的“岭”是岭·格萨尔王的简称或一个地名,“卓”的藏语释意为舞蹈,岭卓即是颂扬格萨尔王的一种舞蹈。在藏民族的心目中,格萨尔被奉为民族大英雄,由此演变的格萨尔文化是藏民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藏东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每一个昌都人的心里,都藏着一部《格萨尔》”。心里藏着的结果,自然是“每一个昌都人的嘴里,都有一部《格萨尔》”。而在类乌齐县卡玛多乡,赞颂英雄格萨尔的文化表现形式却不单单是说唱,而是通过舞蹈去表达和再现,卡玛多的岭卓舞便是其中的代表。

岭卓舞,最早出现在甘孜州德格县竹庆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类乌齐卡玛多岭卓舞,分为日巴寺岭卓和巴夏日追殿斯。日巴寺岭卓于公元1685年,卡玛多日巴寺创建者、第一代法台白玛仁增(1625——1697)在寺庙建成后,有一天梦境中格萨尔王要他把《格萨尔》的故事人物编成戏剧演出,以此方式传播格萨尔故事。他认为这是天神的授意。从此开始编写剧本、唱词,筹办衣装、面具、道具,组织寺院僧人、戏班进行训练表演,把故事情节按主要任务一组一段地通过舞蹈形式表演,并取名为格萨尔“羌姆”,定期表演,颇受当地群众欢迎。

日巴寺全称为日巴扎西曲林(居山吉祥州)是日巴·芭吾在公元1694年之藏历12绕迥木狗年修建。该寺传承的岭卓舞属居米旁派系。大圆满派上师米旁·朗甲姜措(1846━━1912)撰著有关赞颂祭祀格萨尔的书籍不少,文学类有“赛马七宝记”,“岭舞大欢喜幻化音乐”等,并创舞蹈步法及谱曲,在康区竹庆寺等演出,后在民间普及。1935年左右,日巴寺第四代法台吉米泽旺乔朱的女儿扎西巴姆被昌都基巧(总管)索康·旺青泽旦迎娶为妻。这一时期在热振府邸任格萨尔舞蹈导演的青海囊谦人达萨尔·诺桑拉,他手下的演员泽仁多吉前来日巴寺时,把岭卓舞传授给当地扎巴(僧人)和群众,岭卓舞因此在日巴寺兴盛起来,从此每年举行演出并成为定例。据说,日巴寺的岭卓舞延续了《格萨尔王史诗》中岭格萨尔赛马取胜夺得王位宝座之后,岭人大众普天同庆,高歌飞舞,颂扬功绩十三天的情景。

伴随新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推行,日巴扎西曲林寺得以恢复重建,其传统宗教活动也日渐复原。该寺第七代法台郎卡志美及家人1986年回国探亲之际,其女儿索郎巴宗、白玛德钦、泽央巴姆三位及随员噶玛陈来旺堆同本地的原老演员一起把岭卓舞传授给协玛、玉埔、色日、阿拉等地的男女青年,恢复了日巴寺组织的“岭舞大欢喜幻化音乐”。与群众告别已久的岭卓舞终于得以重现,深受大家的青睐。2003年,在类乌齐县最大的民俗节日━━“仲确节”上进行文艺表演时,在政府的安排下演出了几个岭卓舞片段,受到观众的好评,获该届“仲确节”文艺表演一等奖。

精彩的节目让广大群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吸引了我的眼球。说来有幸,2011年我到类乌齐驻乡蹲点期间偶尔品尝到这份神奇的文化大餐。日巴寺主持告诉我,按照惯例每年藏历5月10日至11日两天时间为岭卓舞演出时间,演出人员由来自附近村庄的青年男女和本寺僧人组成,共40━━60人左右,舞蹈场地设在寺庙附近的空旷的草坪上。那里绿草如毯,鲜花盛开,草坪周围插着各色彩旗,旗面上绘着鹏头狮身、托宝骏马等图案。草坪侧边帐篷里排坐着乐队人员,他们拿着铙、长把鼓、唢呐、长短大小号,边念颂,边吹奏乐器,配合每个节段的舞蹈。在草坪中央,演员们男女分开排立,绕圈跳起欢乐吉祥的舞蹈,舞者时而旋转直走,气宇轩昂,给人一种奔放、飞翔的感觉;时而缓慢从容,给人一种朴素、慈祥的感觉。动听的曲音,时而高昂,时而细柔,语音袅绕,山间回声朗朗。虽然卡玛多日巴寺的岭卓舞没有现代舞的震撼力,没有舞美设计、声光电的包装,但质朴的表演方式吸引着当地及邻近群众,使观众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2011年表演那天,虽然天下着雨,但这没有影响到群众的情绪,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在雨中席地而坐,膜拜、感受格萨尔王。卡玛多乡政府一名老基层干部告诉我,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和客商都会提前3、4天来到这儿,在空旷的草坪上搭起色彩绚丽的帐篷,等待着享受这个盛夏的精神文化大餐。这个时候,正值挖掘虫草时间刚过,人们腰包鼓起来了,商贩们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赶到这个昔日偏僻的村落,摆上各式商品,其中有日用百货、农牧业产品、民族服饰,还有地方特产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集娱乐与商贸为一体,好一派繁荣景象。摩托车、小轿车、豪华轿车以及上万名前来赶集的群众把那一条商贸街挤占得水泄不通,原本宁静的草原变得热闹起来。

如今,卡玛多的岭卓表演分两次,第一次是每年的7月也是藏历5月 10号,在卡玛多那龙行政村日巴寺举行;第二次是每年的9月份,在卡玛多日追举行。表演的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但有一点那就是岭卓舞成了卡玛多一带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节日。目前昌都地区在认真发掘的基础上,已将这一民间文化推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昌都广袤大地上,到处都有与格萨尔王有关的遗迹和传说。传承《格萨尔》文化的形式不仅以传唱方式存在,而且还以藏族民间文化的诸多样式━━风物传说、民歌、叙事诗、谚语、赞词以及雕刻、绘画、藏戏、舞蹈、寺院羌姆、祭祀供奉等紧密相连,形成了康区文化中独特而神奇的格萨尔文化现象。藏东的山山水水都有格萨尔的踪迹,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能如数家珍地向你娓娓道来。类乌齐卡玛多乡以岭卓舞的形式广为流传有关格萨尔风物、遗迹等,正是《格萨尔》在康区孕育、传承的历史积淀,是藏族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人生追求、理想情操、精神境界等文化元素顽强而曲折的反映。伴随民族文化事业的不断传承和弘扬,卡玛多岭卓舞必将崭露头角,成为藏东文化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