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许多的变革。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仍然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仍然是机械的技能训练,只简单机械地记忆信息技术理论术语和操作步骤,而缺乏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整体脉络联系,缺少对于信息技术技能的批判思考和综合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突破传统的简单记忆和机械训练的浅层学习,追求深度学习。我试图通过具体课例来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学习特征以及相应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

学生为了过关而被动地学习,一般以记忆、背诵为主,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与周围事物进行关联,是一种鼓励的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浅层学习更多地表现为记忆一些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简单的操作。例如,学生只是记忆了信息的特征,却并未深度理解信息的特征,更谈不上能够根据信息特征理论来分析具体的生活和实践的实例。还有,学生可能只是掌握了简单的操作技能,却不能真正理解操作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白为什么学习该技术,更不会把一种软件的操作迁移到另外一种软件中。所以,浅层学习表现在学习时把注意力放在了可能被提问的部分,并且尝试简单化地模仿和背诵这些内容。这种行为属于浅层学习。当然,并不是说浅层学习毫无用处,它作为课堂学习的基础还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指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它鼓励学习者积极的探索、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的记忆。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深度学习作为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形态,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综合可以看出深度学习的特点有三个:①深度学习意味着理解与批判,即对于新知识要理解而不是仅仅简单地背诵或记忆。②深度学习意味着联系与构建,即要为所学习知识建立联系体系,形成主动建构的网络。③深度学习意味着迁移与应用,即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与应用到新的情境之中。

虽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浅层学习对应低级思维、线性思维,意味着片面的、机械的学习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是需要学生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而是应该努力向深度学习层面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技术的内涵和价值,突破浅层学习的桎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自己的高层次思维、批判性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实现深度学习。

1.强化原理学习,实现技能迁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仅就操作教操作,因为操作是千变万化的。而所有的信息技术操作都是基于一定的原理而产生的,操作只是这些原理的外延或者拓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要使教学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套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这些基本思想或原理,构成了一种最佳的利于理解的知识结构。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强化原理学习,才能够使学生领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技术操作。通过深度剖析技术的本质,让学生明白这项技术是用来做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来运用这项技术,他们自然就体会到了学习这项技术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它。学生从操作模仿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他们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在运用技术时不再盲目,不再有疑虑,体验着自由创作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便掌握了学习技术的一般方法,技术素养自然也就得到提升了。

例如,在学习Flas设计时,许多教师可能仅仅关注的是如何进行操作,很快就进入了对软件操作的教学之中,但是为什么Flash会产生动画效果,学生如果不明白动画的原理,自然也就不能够深入地理解操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张光伟老师在教授Flash软件之前,先采用了现场实验的方式,通过对比慢速图片和快速转动的图片,学生很容易看出由于快速转动,使这些图片看起来像是在动,继而教师再用科学的理论解释此类现象,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动画原理,即利用“视觉暂留”现象实现动画效果。现场实验效果虽然简单,但却能够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原理以后,才能够真正地把握操作的内核,使得技术操作具有一定的深度。

2.构建知识网络,支撑技术内核

孤立的知识难以记忆和学习,所以学生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一个将新知与旧知联系的过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相应的操作与技能建立联系,使得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实现同化。理解的发展与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深化对旧知和经验的理解,实现对新知和经验的理解,并且整合新旧知识和经验,以建立新旧两者之间的意义联系,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从低层次的理解一步一步迈向高层次的理解。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可很多技术操作却非常需要这部分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否则这些技术就失去了它的核心价值,失去了灵魂,学生的实践操作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上。面对这么多抽象的概念,概念图能帮我们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把握,从而透彻地理解各个概念。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7±2个组块,这样一来,使得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概念图将概念和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了知识的组块,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了可供加工的信息,同时概念图能帮助学习者以最快速度将新知纳入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孤立地去理解这些概念,会有两个弊端,一是学生不易理解,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的机械记忆,理解就停留在浅层的字面意思上,做不到透彻地理解掌握;二是学生容易遗忘,机械记忆的记忆时间非常短暂,缺少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产生这两个弊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根本就没有将新知纳入到他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的深层含义。技能的形成是以相应或有关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的,学生有了这些理论知识作支撑,对于很多技术的操作,就不再是一知半解的盲目模仿,而是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完成相应实际任务,愉快地体验着技术带来的创作乐趣。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绝对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浅层学习,浅层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僵化训练的盛行。深度学习可以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高效,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突破单纯的技能训练的工具思维,围绕高效的课堂目标开展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