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道易错解题错误解法错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道易错解题错误解法错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三角函数问题中,求角的大小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此类题型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分析所求角的取值范围,最后再确定角的大小。

例1:已知tan,tan是方程x2 +33 x+4=0的两根,且,∈(-2 ,2 ),求+的值。

错解:tana+ tanb=- 33 , tana×tanb=4

tan(+)= tana+ tanb1- tana×tanb= -33 1-4 =3

又-p2 <<p2 ,-p2 <<p2 , 则 -<+<。因此 += - 23 ,或+ = 3

错因分析:解题思路简洁,自然,确实不错。但深入分析,的取值范围就会发现 :

tana+tanb =-33 <0, tana×tanb =4>0

说明tana和tanb同负,则和的取值范围都应是(-p2 ,0),那么

+的取值范围应是(-,0),因此 +  = - 23p ,而不是p3 。

此题很容易犯错,主要是容易忽视对,取值范围的深入讨论,从而扩大了+的取值范围,导致多出一个解。解题时应注意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对角的范围也有限定作用,注意不要忽视这方面隐藏的条件。

例2:已知f(x)=ax2-c,且-4≤f(1) ≤-1,-1≤f(2)≤5,求f(3)的取值范围。

错解:依题意有 -4≤a-c≤-1-1≤4a-c≤5 ,加减消元得 0≤a≤31≤c≤7

即 0≤9a≤27-7≤-c≤-1,则7≤9a-c≤26

因为f(3)= 9a-c,所以 7≤f(3)≤26。【1】

文【1】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正确解法,而且也从线性规划的角度指出了错误的原因,但并未说明不等式解法错误的原因及正确解法的道理。

从不等式的角度来看,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题过程好像并没有什么错误,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很正常的吗?只是从结果来看,f(3)的取值范围[-7,26],与正确结果[-1,20]不一样,显然是扩大了取值范围。为什么会这样?怎样造成的?搞不清楚原因,以后遇到这种题型,可能还会这样做,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结果是错的。

根据这种解法,只要检验一下f(3)=-7成立的条件就可发现错误:

若f(3)=-7则必须a=0且c=7,此时a-c=-7<-4,与已知条件a-c≥-4矛盾。

同理,若f(3)=26,则必须a=3且c=1,此时a-c=2>-1,与a-c≤-1矛盾。故,f(3)不可能等于-7或26.

解题过程中,不等式组0≤a≤31≤c≤7 没有错,但由此进一步推导9a-c的范围就有问题了,因为a和c并不能在各自的取值范围内任意取值,例如若a=0时,c就取不到7的值。事实上a和c是受到不等式组-4≤a-c≤-1-1≤4a-c≤5 制约的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变量,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变量。因此就必须把a-c和4a-c即f(1)和f(2)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把f(3)用f(1)和f(2)线性表示出来后,再用不等式的性质确定范围就不会犯错,正确的解法1也就很自然了,而且和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也是统一的。

参考文献

1 李春雷。一道易错解题的两种正确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