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广东省就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广东省就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其次,综合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第三,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就业—产业协调度进行了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就业—产业协调度与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的就业—产业协调度表现出一致的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最后,笔者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提高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度的政策建议,以供相关的部门参考。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就业—产业协调度;耦合关联度模型

引言

作为经济发展增速最快和经济发展总量最大的一个省份,广东省在保持高于全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其经济发展也涌现出诸多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例如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先省份,广东省在能源消费方面也表现出旺盛的需求。1985年至2012年广东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比全国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约高出4个百分点;而同期的能源消费增速为10%左右,比全国同期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高出4.8个百分点。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一方面广东省积极开发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广东省局部地区也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极端案例,部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也因此受到不利影响。从“民工荒”到“拉闸限电”,两种经济现象的先后发生仅是单纯的巧合还是存在某种规律性的联系?能源消费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那么,在能源消费结构的约束下,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会受到怎么样的影响呢?

1.广东省就业-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发展现状评价

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的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整体增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现出了较强的波动性,1979年至1984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3.36%直线下降至30.3%,而同期,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264.83万人上升至459.9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从11.49%上升至17.44%;其后几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飙升至63.56%的历史最高水平后,再次骤然降低至1989年的28.32%,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5.91%至50.73%之间徘徊上升。与之不一致的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199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突破1000万人,达到1014.58万人;200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达到了32.11%;截止至2011年,广东省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首次突破2000万人,达到2006.92万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与之对应的就业比重之间呈现出同步的变化趋势,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之间却并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增长速度。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第三产业内部的层次性有关,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包含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商贸业及餐饮业等的流通部门是第一层次,这一层次的就业需求以能够提供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为主,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占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比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其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却相对较低,可以看出这一层次具有较强的就业效应和较低的产值效应;第二、三层次包含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和为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具体行业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和科研、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等,这两个层次的就业需求具有高学历、高层次的特点,所以第二、三层次具有低就业效应和高产值效应的特点;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这一层次的就业效应和产值效应都偏弱。而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表明,广东省第三产业总体上就业效应要强于产值效应,因此,可以断定广东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并不合理,第二、三层次的发展较弱,第三产业对第一层次各行业的依赖性太强,这是阻碍广东省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源、就业与产业结构综合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

根据前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以综合协调度来定义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就业—产业协调度,也就说将能源消费结构的约束作用体现在了能源消费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程度上。(2)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就业—产业协调度与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的就业—产业协调度表现出一致的持续上升趋势。(3)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就业—产业协调度与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的就业—产业协调度均处于弱协调至中级协调的区间内,并且绝大多数年份里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就业—产业协调度小于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的就业—产业协调度,即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下,广东省就业—产业协调度降低。(4)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下,广东省就业—产业协调度降低说明当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时,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的滞后性更加明显,即产业结构产值的增加所起到的就业拉动效应更加微弱。(5)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就业—产业协调度小于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的就业—产业协调度,说明能源消费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器人代替人工就是最好的案例。因此,提高单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就业的增加,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增加劳动力投入要比增加能源消费投入的边际效应更高。

3.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提高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度的政策建议

3.1 统筹劳动力资源,消除劳动力产业间流动障碍

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就业结构的转变,而就业机构及时、合理的调整是产业结构得以顺利转型的必要保障。劳动力本身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与企业需求的差异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要解开这一困局,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从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入手从而逐步改善就业结构。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首先应该增加劳动力的受教育机会以及职业培训机会。第三产业的就业需求往往以高层次和高学历人才为主,这也就在无形中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流动设置了进入壁垒。增加劳动力的受教育机会和职业培训机会可以减少产业间劳动力流动的进入壁垒,缩短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化的滞后期,提高广东省就业—产业协调度。

3.2 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构建和谐就业环境

劳动力的流动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地务工人员往返于家乡与工作地点之间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各项实际支出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外地务工人员留在家乡就业的机会成本。要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费用,可以通过提供住宿、发放补贴等手段实现,而要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机会成本,就必须全面改善广东省就业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劳动力的心理因素,在使用经济手段鼓励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对劳动力的管理要更加人性化,重视和尊重劳动力本身的个性因素,尽量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合理的心理诉求。

参考文献:

[1]冯江茹.山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0(10):23-27.

[2]钟晓青,吴浩梅,纪秀江,朱海燕,易霞俊.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l:135-238.

作者简介:董理(1986-),女,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收入与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