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29-01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护理对策,总结颅脑外伤患者安全护理的工作经验。方法 对41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安全方面的评估和监控(包括:跌倒、压疮、导管意外滑出和自我伤害等方面),并由此采取的一系列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410例患者中,发生跌倒2例,导管意外滑出3例,自我伤害1例,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住院期。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特别是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实施安全方面的监控,能有效地降低跌倒、压疮、导管滑出以及自我伤害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并能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关键词】颅脑外伤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在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颅脑外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诊。其中以车祸、高空坠落等最为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复合伤,死亡率极高。多数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如昏迷、嗜睡、烦躁不安等;患者同时伴有肢体障碍,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同时,在当今,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能和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本文作者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跌倒、压疮、导管以及自我伤害等方面进行监控,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脑外科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共收住颅脑外伤患者410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106例,年龄:20―81岁,脑挫裂伤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6例;硬脑膜外血肿62例;脑震荡223例;伴有全身其他部位损伤的84例其中行脑室引流21例,颅内血肿清除术7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19例;气管切开8例;其中发生跌倒2例,导管意外滑出3例,自我伤害1例,死亡6例,其余患者均安全渡过住院期。
2 安全因素的评估
2.1 正确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是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变化之一。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该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得分相加表示意识障碍程度,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楚,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3]。
由于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一般急性期,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2-4小时观察一次。
2.2 跌倒的评估与监控 根据入院患者是否有跌倒的病史、年龄、意识、自理能力、使用药物等情况,进行评分。评分≥6分,启动科室二级监控,一周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评分≥10分报护理部启动三级监控,每三天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2.3 导管的评估与监控 我们将留置在病人身上的各种导管分成Ⅰ-Ⅲ类导管,Ⅰ类导管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脑室引流管、胸导管等,每一导管的分值为3分;Ⅱ类导管包括:深静脉置管、PICC管、负压球等,每一导管的分值为2分;Ⅲ类导管包括:导尿管、胃管、氧气管等,每一导管的分值为1分;同时根据患者意识情况:烦躁不安占4分,意识不清占3分,不配合占2分;根据导管和意识二者相加的分值,评分≥6分,启动科室二级监控,一周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评分≥10分报护理部启动三级监控,每三天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2.4 压疮的评估和监控 颅脑外伤患者由于意识改变,肢体障碍、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等原因,均可导致压疮的发生;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感觉和、意识和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评分,大于10分启动监控,并上报护理部。三天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3 护理
3.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士长作为科室的管理人员,肩负着把握质量管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任。要引导护理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加强岗位职责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技能。同时,将护理安全作为交班内容,尤其在节假日、中夜班护理人员相对少的时候,要严格进行交接班,。按分级护理的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并做好巡视记录。对有护理安全高风险的患者,护士长加强督查和管理。
3.2 安全告知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有责任护士给家属或患者,发放防跌倒/坠床安全告知书,并让家属或患者签名,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嘱咐患者家属在特定的时间比如:开饭、如厕、工务员拖地时(病情允许起床活动者),穿防滑鞋,活动时要有人陪护在身边,利用病房走廊的扶手;卧床不起者,在床上活动时注意动作幅度,防止坠床的发生。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耐心解释留置导管的重要性和可能引起的不适,防止导管意外滑出的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需长期卧床的患者注意皮肤的护理。
3.3 心理护理 由于颅脑外伤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患者以及家属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用优美的语言、体贴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娴熟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帮助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使用床栏或约束带 对于启动跌倒监控的患者,特别是烦躁不安、昏迷、谵妄者使用床栏或约束带,使用约束带时,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使用约束带时注意松紧度,保持肢体功能位,护理人员每班按时巡回,观察约束肢体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等情况,严防使用约束带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或肢体的坏死,做好护理记录和床边交接班。
3.5 专人陪护和安全警示 烦躁不安、躁动以及不配合的患者,可以适时的请家属陪护,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指导;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于启动监控的患者,在床边放置警示牌(如:跌倒监控、导管监控、翻身卡等,每种导管上都用不同颜色的带子做好标记且全院统一,便于护理人员正确的操作),随时提醒患者、探视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做好监护。
3.6 导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导管,所有的导管都采取双固定。注意导管的长短合适,对于留置重要导管(气管插管、脑室引流管、胸管等)的患者做好宣教,提醒患者或家属在床上活动和翻身时,避免将导管意外拉出。起床活动时将导管用别针固定在衣服上,低于置管的位置,防止体液的逆流。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轻巧,防止将导管拉出,操作后要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有打折、移位、松动、脱落和滑出的现象;保持导管的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7 压疮护理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和平整;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一次,在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的动作;每班做好压疮护理,仔细观察全身受压处皮肤的情况;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4 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艰苦的护理工作,它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娴熟的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实施抢救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由于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同时由于多数患者意识障碍,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尽管在实践中,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护理安全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但是,临床上往往还会有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导管的意外滑出以及自我伤害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上述的事件,就归类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这始终对护理人员是一个困惑,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是临床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5 结论
通过对本组410例患者,实施的安全方面的评估和监控,大大减少了颅脑外伤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作者认为:对颅脑外伤患者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精心护理,在全面观察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安全方面的评估和监控,可以大大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丽华,王知兰,谢红卫.神经外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山东医药,2004,44(35):48-49.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 曹伟新,李乐之[M].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9.
作者单位:201900 上海市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上接第138页)
Ⅳ级对周围血管进行评估,实施血管再造术或血管成形术。
3. 4 预防感染:糖尿病足感染的常见诱因是鞋子不适、水疱病、鸡眼、足底肉赘、足趾间霉菌感染、甲沟炎、修甲损伤。以修甲损伤和鞋擦伤多见。重点做好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及时相应的医护措施[2]。
3. 5 运动指导: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运动,初期活动量宜轻,以后逐渐增加,若出现足部难治性溃疡,应限制日常活动,使用助步工具。可进行下肢肌力训练,避免压迫或负重。
3. 6 饮食护理:合理分配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多食粗粮、水果蔬菜,忌吃肥、甜、咸,不吸烟、饮酒。制定节食方案,每日三餐, 1/5、2/5、2/5分配。
3. 7 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尤其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嘱患者按时服药,学会个人监测尿糖;对难以控制者注射胰岛素时,用5%碘伏消毒,常更换注射部位。
参考文献
[1] 郑乐坤.糖尿病足4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 11(9B): 1324.
[2] 时秀莲,徐桂珍,李汝芬,等.糖尿病足坏疽的预防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7A): 826.
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省义乌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