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逆思维”格斗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逆思维”格斗训练与《运动训练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术的科学训练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在非流行的传统八极拳里,十分重视下肢爆发力的训练。马明达先生在其《说剑丛稿》中说,李书文因为做过武丑,经常窜蹦,练就了惊人的爆发力。窜蹦能提高爆发力,既是武术常识,也属于运动生理学研究的课题。

窜蹦,连续做曲腿跳高、跳远、半蹲跳,这种训练在八极拳中名曰“兔子蹦”。熟悉现代运动的读者知道,现代运动其实也是采用类似“兔子蹦”的方法来提高爆发力――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在训练中的某些一致性,由此可见一斑。

但传统也有与现代不一致的地方,或者说是落后于现代的地方。比如说曲腿跳高,要跳到什么高度?每一组要跳多少下?跳时该采用多大的密度?要跳几组?每组间隔多长时间?是否每天都要跳?它与其它的一般身体训练有什么关系(‘兔子蹦’属于一般的身体训练)?与专项的身体训练(比如踢沙袋)在时间上怎么安排?与拳术的技术训练又怎么调配?这一周与下一周、这个月与下一个月又怎样调整?等等很多问题。不用说,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即使是真正的传统训练法,也是很模糊、甚至是缺乏研究的。

但是,对这些问题不研究又是不行的,比如,过去的老辈人一味地要求徒弟往极限高度跳、多跳、快跳(大密度),每天都跳,而且不考虑季节变化。这样粗糙地练,不但会造成运动损伤,即便对爆发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会使爆发力停滞在一个不很高的程度就不再增长了。此外,只练兔子蹦,不与其它的力量训练结合,又会直接影响爆发潜力的挖掘(同时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还有,在训练时间上,如果缺乏与“踢桩打袋、拳脚技术、对抗训练等等”进行合理的调配,又会减弱彼此的训练效果。众多的不合理综合到一起,其结果是,徒弟时间精力没少付出,但多年练下来,水平提高的幅度却不大。

我这里还仅仅提到一个兔子蹦(仅仅一个兔子蹦就牵扯到这么多问题),若把武术训练的所有内容都考虑进去,涉及的问题岂不更多?

我们现在经常谈武术训练要科学化,用“兔子蹦”提高爆发力是一种科学认识,但认识仅止于此――知道让学生练什么、而不明白怎么安排训练,则远远谈不上科学训练法。

怎么安排训练,需要明白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周期三个概念。作为教师,只有合理地安排负荷量、负荷强度、周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功力(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拳术技术水平、战术运用、心理素质。

违背科学的蛮练,伤身而且不长功夫

什么叫负荷量?我们以兔子蹦为例,比如说你每次训练跳5组、每组连跳15下,每一下跳80厘米,这跳5组、每组连跳15下,跳80厘米,就称为负荷量。

负荷强度呢?仍以兔子蹦为例,你连续跳时,每一下与每一下的时间间隔(密度),就是负荷强度。你跳时连续得快(密度大),负荷强度就大;你连续得慢(密度小),负荷强度就小。

周期呢?周期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像兔子蹦,让学生隔一天跳一次,如此跳一个月,做这样的安排,就称为周期。另外,比如在一星期之内,第一天以一般身体训练为主、第二天以专项身体训练为主、第三天拳脚技术为主、第四天以对抗训练为主……这样的以星期为单位的安排,也称为周期。其它的周期不举例了。

把负荷量等概念引入武术训练,不是我没事找事,也不是我在这显摆有学问。不是这样的,是武术和人的身体本身要求我们这么来搞。讲最简单的道理,人不是机器,人是肉长的,用句科学的词儿说:人是个有机体。人怎么去练(按照怎么样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周期去练),人这个有机体就产生怎么样的生理变化――好的或不好的生理变化。

怎么训练会造成好的生理变化(长功夫而不伤身)?怎么训练会带来坏的生理变化(伤身且功夫增长有限、或训练时间长功夫增长慢)?其中的道理不是拍脑门就能想出来的。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普通的爱好者都去学这些知识。该掌握这些知识的是教武术的教师,教师有责任给学生讲解其中的道理,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训练。

训练与生理变化是怎么一个过程呢?我简单解释一下,比如我们在练兔子蹦时,会越跳越累对吧?为什么会累呢?用句直白的词说:是因为消耗了身体能量。用句术语解释:是有机体的能量物质在消耗分解,所以人会感到累。跳累了,我们就不再跳了,开始溜达休息,但你人溜达,身体内部没闲着,身体内部在做什么?在忙着恢复那些被消耗的能量物质(包括各器官的工作能力)。但恢复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如果你训练合理,内部不但能恢复过来,而且能恢复到被消耗的水平之上(术语叫超量恢复),老百姓俗称:“出力长力”。另一个结果是,如果你练过头了,消耗得太惨,你就恢复不过来,这时你不但产生不了“超量恢复”,你连原先的水平都达不到。就是说,你这次训练白练了,你不但长不了功夫,而且还要下降,功夫退回到这次训练之前的水平,用宁秋离爱说的一句话是“过力了、就没力了。”(专业运动员常采用大运动量,是因为他们从小训练,身体的适应性强,恢复能力强,即使大运动量,身体也能产生超量恢复。不过,大运动量在专业运动员也只能持续几天,随后便要降下来)。

至于运动量(负荷量、负荷强度)太小,身体则产生不了“超量恢复”,也就长不了功夫。

这就是说,在运动量和长功夫之间,存在着如下三种关系:

(一)科学合理的训练,长功夫,而且不伤身。

(二)不讲究方法地蛮练,功夫增长的幅度有限而且伤身(当然,长期的大负荷、大强度,人体本身会产生抗拒,自动把运动量降下来,如此,训练者反倒被动地得到一些好处,有限地增长一些功夫)。

(三)运动量过小,训练缺少持续性,则提高不了功夫。

在这三种对应关系中,我们追求的当然是“长功夫且不伤身的科学训练法”,也即科学地安排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周期。

对初期训练者,如何安排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虽然多数的读者不清楚怎么安排训练,但是“循序渐进”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科学的训练暗合循序渐进,只不过,科学的训练不仅止于“循序渐进”这种模糊的说法,科学的训练要具体回答“以几天为序、以多大的运动量渐进”才是最合理的。

从运动训练学来说,学生如果是初次训练,负荷量顶多只能安排到他本人最大负荷的70%,负荷强度掌握在他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的30%最适宜。

我们以兔子蹦中的曲腿跳高为例,如果你最高能跳70厘米,每组最多能跳15下,最多能跳4组。那么,在初期,你一次训练的负荷量为:高度不超过49厘米,每组不超过10下,最多不超过3组。至于负荷强度,因为涉及到的是连跳密度,而连跳密度不容易测定,兼之各人的差异又非常大,所以,你每两下连跳之间该以什么样的密度连接,由你的老师现场把握――但负荷强度不应低于极限强度的30%,低了,则是无效的训练。

跳完一组之后,要休息2、3分钟,给身体留出恢复时间。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一天训练完了要休息恢复,其实,训练当中也要有休息恢复,否则身体产生不了超量恢复,即长不了功夫。

兔子蹦没有必要天天练,初练者和训练有素的人皆如此。初练者虽然负荷量和强度都有限,但他的机体还处于适应阶段,所以要留出足够的恢复时间,以隔天跳一次为最好。而训练有素的爱好者,尽管机体已经适应,但因为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比较大,最好也采取隔天练(别忘了,在蹦之外还有其它更多内容的训练)。

初期训练,要在多长时间后提高负荷量和强度呢?4至6周。从4至6周后开始,负荷强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10%,需要增加的负荷量由教师把握。如此训练几周后,视提高的幅度再上量。需要强调的是,训练必须回避100%的大负荷,尤其是负荷强度,100%的大强度已不单单是造成运动损伤,严重者可令人当场丧命(即便专业运动员,也没有采用100%负荷训练的)。

或许有教师说:练武术的都是业余爱好者,有什么必要给他们安排得这么细致。

我说,正因为小伙子们是业余的,每天只能练一个多小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供浪费,所以当教师的才更应该把训练安排得细致合理。

关于负荷量、负荷强度的几个小问题

因为提到了“细致”问题,而训练是否细致合理又直接影响爱好者的水平提高,那么,当教师的就有必要把训练进一步细致下去,以使爱好者从每一次训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收效。所以,为了加深大家对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理解,下面我继续细致地谈几个小问题。

(1)先增加负荷量还是负荷强度?

答:先增加负荷量。比如前面说的曲腿跳高,要先增加跳的高度、每组跳的下数,一次跳的组数。把这个增加的负荷量适应了,巩固住了,再增加负荷强度。不过,要记住,增加负荷强度后,负荷量要降下来,等你对增加的负荷强度适应了,再上负荷量。也就是说,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不能同时增加,以避免过度训练。

(2)冬天与夏天是否要保持同样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答:不是。冬天与夏天的训练是有区别的。在冬天,负荷量可以保持原先的水平,但负荷强度一定要降低一些。夏天正相反,可以上强度而减少一些负荷量。

(3)其它方面的训练,是否也遵循上述两个原则?

答:是的。其它的训练,比如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拳脚技术训练等等,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也要遵循上述两个原则。

(4)负荷量、负荷强度与周期是什么关系?

答:我前面说,隔天练是一种周期,身体训练与拳脚技术的间隔安排是一种周期。其实,对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调整,也是一种周期。比如说,在星期一,你以中等的负荷量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和拳脚技术两项内容;那么转天,星期二,你可以换用大负荷量,进行“专项身体训练”(比如以大负荷量踢打沙袋、拳脚靶、双人对抗);到了星期三,负荷量降下来,增加强度,用大一些的强度继续踢打沙袋、拳脚靶、一秒三拳等等;而星期四,你既可以继续增加强度,也可以降低强度而改换提高负荷量(视你的情况而定)――要说明的是,以一星期为周期的训练安排,既要安排好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高、中、低转换,同时还要兼顾训练内容(即都练什么)。具体怎么安排,需要教师根据你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水平而定。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水平不同,要采取不同的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周期。

(责编: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