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朗读训练 培养学生语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朗读训练 培养学生语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朗读能力差、对文中精妙传神的词句感悟能力差、遣词造句能力差的现象。究其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朗读 揣摩 比较 语感

朗读是直观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语言活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它能够让学生从声音和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品味、感悟文章的真谛和语言规律,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朗读揣摩,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读书声,少了琅琅书声的语文课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语言规范、饱含着作者真情实感的名家名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领悟,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反复吟咏,熟读成诵,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思,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话,道出了朗读、揣摩的实质。如教学《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描绘的是一少年撑着小小的竹排,在清清的小河中飞快地顺水前进,岸边茂密的树林里不断传出小鸟悦耳的歌声;水中,小鱼儿时而跃出水面,时而甩着尾巴追逐嬉戏。整篇课文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感觉是那样的自由自在,那么的轻松愉快。像这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吟味,产生如历其境的感觉,情感自然得以升华。而教材中的《观潮》、《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匆匆》等精美篇章,都应当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朗读,步步深入地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音韵的变化,从而感悟文章的内涵。

二、运用比较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比较朗读,是指将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句作适当的调整,然后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句进行比较朗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不必多讲,只让学生装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通过比较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我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为了救一只掉进陷阱的小鸡,我毫不犹豫地跳了下来,没想到再也爬不上去了。”这样两句话,教学时,可将句中的“又忠诚又驯良”、“毫不犹豫地”这两个地方去掉,再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两句,比较一下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语感敏锐的学生便会从原句中充分感悟到狼的狡猾的本性。再如教学《荷花》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写荷花的这个“冒”字,内涵丰富,但却不易为学生感悟。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学生:“冒”字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眼?学生会说出“长、钻、冲、探、露、伸”等字眼。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句话,体会怎样的一种情景才叫“冒”出来。并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冒出来的录像。此时,再让学生比较一下到底用“冒”字好,还是用“长、钻、冲、探、露、伸”等字眼更好,学生便能清楚地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品评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很容易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三、引导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读到文字时和生活联系起来,具体领会它的意义和情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达到与作者共鸣。如教学《月光曲》一课,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一段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遍洒,万物披纱,四周幽静,贝多芬手抚琴键,音符流淌,仿佛倾诉人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让学生朗读中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乐曲的起伏,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再如,教学《司马光》一文,有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我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抓住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两段话进行朗读指导:读别的小朋友那段语速急切一些,“都慌了、吓哭了、叫着喊着”这几个词读重些,让人感到事情很危急,大家束手无策;读司马光那段语速放慢,并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做“举起、使劲砸”这几个动作,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努力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心中有了形象,朗读时才能再现文中的情境。朗读不仅要眼看口读,还要耳听脑想,努力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情境。这样,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总之,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生活实际,通过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才能使学生把握语言规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懂得为文之道明白文中的深层含义,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富荣镇蒙古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