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积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语文教学中的积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人们常用满腹诗书,能写会说来衡量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满腹诗书指的是语言积累丰富;能说会写诗语言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会凭空而生,没有积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见,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离开了“积累”,语文学习之树必定会“营养不良”。

关键词:积累 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积累”这个问题。如在第一阶段目标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及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积累的内涵

积累是一个用的很广泛的词语,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聚积生活经验,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聚集文化知识,都是积累。从广义上说:各科的教学,都是积累过程,积累知识,积累文化,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经验。语文主要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其中包括:语言材、语言范例、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材料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指好词好句。名段名篇,语言知识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修逻辑等知识。

二.积累的意义

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教学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富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重视语言积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过去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课堂充斥着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情节分析。一节课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后静下心来,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时,教师往往难以说清楚。而《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言积累,这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古代学者都很注重多读、熟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多读,熟读,多积累。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课程标准》中规定高年级没学期课文不少于35篇,课内阅读量明显增加,课外背诵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都是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学习的素材。

三.积累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在课前积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的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的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是极为重要的。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我就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生平和“安史之乱”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联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畅所欲言,由“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谈到杜甫动荡不安的一生,在“师——生——文本”的对话、互动中,进一步体会到了杜甫听到收复失地这一喜讯时心中的狂喜。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且理解得也更为深刻。

2.引导学生在课中积累。我们语文教材文质优美。有的语言充满诗意,让人感受到清和淡远的意境;有的语言粗犷豪放,读来使人感情澎湃。不仅包含着真、善、美的情感,也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是我们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借助这一宝贵资源,在学课文中学习语言,在学课文中积累语言。每上一堂课,我都及时指导学生对其中精彩的句子、成语,进行品析、鉴赏,让学生领悟什么是好词、好句,并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教学中,我还插入相关的材料和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认识。

3.引导学生在课后积累。理想的教学是把教材当做学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使得课虽尽而意无穷。在累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的同时,我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摘录。我还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适时推荐好书给学生,小学生看书往往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上完一篇《草船借箭》,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上完一篇《示儿》,推荐学生背《秋夜将晓出蓠门迎凉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4.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有位学者说过:生活即语文。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社会处处皆语文,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调查周围的环境污染状况,组织“人类与禽流感”的主题讨论活动,举办“自办小报”的展览活动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合抱之木,生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引领学生不断积累,定能让语文学习之树长得枝繁叶茂。

王民娟,河南省商丘幼儿师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