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举例的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举例的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物理课堂举例应当遵循的五条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形象性、联系实际性、典型性,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举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4(S)-0031-2

举例是物理教学中一种很常用的方法,以存在的现象和过程为例称为事例,以题为例称为例题。教师举例恰当,能帮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若举例不当,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困难混乱或形成错误的认识。那么合理举例应当掌握哪些原则呢?

1 目的性

“目的”就是指按不同的教学需要而求取的效果。教学当中何处需要举例,通过举例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举例以类义”,意思是通过列举材料来揭示共同属性或规律。初识力的概念,就是通过列举“人推墙、马拉车、人提桶”等这样一些例子来揭示力的本质属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课堂举例的作用还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开讲前通过举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亦可在讲授规律后通过举例介绍知识应用。

目的性明确就是要求做到所举例子与教学的内容有紧密直接的联系,例子能说明的观点与教学需要说明的观点很好地一致。

2 科学性

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举例时,使用概念、术语要正确,设置数据要合理。在一堂公开课上,授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静止在真空中的点电荷Q=10C,将另一点电荷q=20C置于离Q距离为r=1m的A点。求:(1)q在A点所受电场力F1及A点电场强度E1;(2)若把q换成-2C的电荷量,计算在A点所受电场力F2及电场强度E2。执教者设计此例的目的是:巩固在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只与场源电荷Q及Q与试探电荷q与之间距离r有关,与q的电荷量及其所受电场力无关这一规律。例子中点电荷q作为“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比场源电荷Q的电荷量大了一倍,其电荷量将不能视为“足够小”。数据设置的不合理,根源在于教者对“试探电荷”概念理解不准确。“试探电荷”应满足“两个必要条件”:(1)它的线度小到能被看作点电荷;(2)它的电荷量要足够小。

科学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实事求是,合乎学生认知水平。在新课教学中涉及的例题,若侧重于巩固知识、说明方法,则物理过程就不能搞得太复杂,这样会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了。

3 形象性

物理教学要真正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是离不开实例的。物理教学正是因为有了实例才将知识和生活、社会联系了起来,才显得生动活泼。举例的形象性除了与例子所用材料有关,还与举例时采用的表现形式有关。生动的语言描述之外再配上示意图、动画或者小实验,能增加举例的形象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它,课堂可举这样的例子:将一个大气球和与其大小相当的沙袋悬挂起来,对着它们吹气,气球飘得很高,沙袋却没有明显动静。此例一举,学生就能够领悟出气球质量小运动状态易改变说明其惯性小,沙袋质量大运动状态难改变说明其惯性大,轻易的就将质量大小与惯性大小联系起来了。如果讲此例时配以小实验或动画,形象性将大大地增强。

4 联系实际性

中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教学中所举例子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要有所感知。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教学中,可用“鼓掌”这个例子来引入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发问:“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吗?相互作用力存在什么关系?”像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具有统领全篇、亲切自然的感觉。同样是这节课,在学习力的“相互性”时,可列举学生在生活亲历的一些例子:人游泳要向后划水、滑旱冰的人推墙后会后退、人提水桶时身体侧向倾斜、渡船离岸时船工用竹篙推岸,对这些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感性知识,并将书本知识深深植根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土壤之中,教学效果会很好。

5 典型性

举例的典型性指在同一类现象中应举出有代表性的例子。初学重力的学生要建立起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观念,举“悬挂重物的悬线竖直下垂、自由落体竖直下落”为例,就能很直观地得出结论;如果举“斜抛、平抛物体会落向地面、水往低处流”为例,斜抛、平抛物体并非竖直下落,水也并不是总竖直下流,学生从所举例子中实在很难领悟出重力方向是“竖下向下”的。不难看出举例典型与否与能否清晰地呈现知识关系密切,与能否正确诱导学生思维关系密切。

课堂举例,看来事小,实则不易,切忌照本宣科,缺乏新意。举例之后适当分析,事理结合,才能更好地以物明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处处留心,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在头脑中形成“范例库”,进行课堂教学时才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梁灿彬等.《电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张同恂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