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系统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系统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四个主体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研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系统,并与世界先进科技园区硅谷、新竹进行比较,得出中关村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我国其它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借鉴,从而让各个开发区发挥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新技术开发区 创新系统 创新主体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进入了依靠创新来繁荣实体经济的调整期,要想在全球大调整、大变革中掌握主动权,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加快创新,走在科技的前沿。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授予张存浩、程开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所有这些奖项的设立以及各种鼓励发明创造、创新型企业税收减免,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都体现了国家对于创新的重视。

1984年8月,国务院启动了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步伐,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拥有10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推动我国及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可是,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中国各地理区域所处的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政策等存在差异,造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区域不均衡,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型水平低,发展迟缓,而且即使是发达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并没有真正带动地区的发展,例如,京津唐经济中心周边依然存在着一些贫困地带。

(二)研究意义

针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国发〔2013〕4号),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组织,建设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本文将以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分析其创新系统,为我国其他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借鉴。

(三)相关概念鉴定

一般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区域内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组成的 ,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即官产研学媒的结合互动。本文将重点从企业、大学、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四个创新主体以及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来分析中关村的创新系统。

二、创新主体

(一)创新企业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如以百度,新浪,搜狐,奇虎等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以北斗星通,国智恒,华力创通,合众思状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北斗应用产业集群。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隶属于以下几种行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最大,2012年,占了全区规模的56.6%。在电子信息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如创毅视讯成功研制的全球首款支持20兆带宽的TD-LTE终端基带通信芯片,曙光的“星云”计算机等等。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带动电子信息行业全面升级。2012年,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4929个,实现了1788.6亿的利润,共授权专利数28159个,而在2008年,18437个高新技术企业仅有4305个授权专利,利润也仅仅726.3亿,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在这几年的不断壮大,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近几年,本科以上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50%左右,超过同期硅谷约6个百分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占有高端智力资源,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2012年,科研活动经费支出超过9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近年来瞪羚企业数量均在3000家以上,收入规模领先示范区总体6.2个百分点,创新投入强度是示范区总体水平的2倍。

(二)高校及科研机构

目前中关村示范区内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各类高校39所,占北京地区的42.86%,其中,“985工程”高校8所,“211工程”高校18所。此外,还拥有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为代表的各类研发机构300多家,明显高于其他高新区。并且配备有大量国家级的科研设施,如国家重点实验室84家,占全国的30%,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占全国的35.5%。高端智力资源、先进的科研设施聚集在这里,创造大量的科研成果,而且与企业积极的结合,迅速将其产业化。

(三)中介机构

示范区的中介机构,发挥着知识,技术传播与应用的中介枢纽作用,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关村示范区在多个领域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将与民营科技企业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如闪联、生物医药CRO联盟等。还拥有一大批的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孵化器,搭建起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另外,风险投资机构也是重要的中介机构,包括示范区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管理与咨询公司。目前,中关村聚集中外风险投资机构超过5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涌现出一批以创新工场、联想之星、车库咖啡等为代表的市场化创业服务机构,他们采用“孵化+投资”的模式成为中关村的创业中心。还有帮助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构,比例约占北京市担保机构的30%。各类金融机构对于中关村企业扩充资本实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企业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础。

(四)政府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制定园区的发展规划,实行高效、精简、统一的管理模式,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中关村建设当中来。实现了政府的“一站式办公”,“一网式审批”,“全程办事制”,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示范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管委会提出的“瞪羚计划”、“展翼计划”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创新,不断发展。

政府还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示范区的发展。2010年,“1+6”政策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开始在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1”是指搭建创新平台,“6”主要是在科技成果,税收,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等方面做的一些新规定。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的搭建进一步的整合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资源,充分体现了官产学研结合。

三、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官产学研的结合

面对如此丰富高端的人、财、物资源,如何产生大量科研成果并将其迅速的产业化是中关村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整合高校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便成为了提升中关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关村在发展历程中大概经历了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企业与高校共建研究中心模式

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持股70%。2013年5月,方正集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引进、人员培养、医疗管理、品牌联合等方面展开合作。北大医学部将为方正集团旗下医疗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支持方正集团在医疗医药产业进程中使用“北医”“北大医疗”“北大医药”等品牌,这将有利于方正集团提高其知名程度,吸引人才。方正集团将为北大医学部提供教学、实习和科研平台。双方还将深化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合作,继续支持“北大医学部-方正创新药物研发基金”项目,共建药物研发平台,合作培养研发人才,积极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

(二)企业+实验室模式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2000年9月30日成立以来,致力于为医疗领域开发和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研制出了生物芯片及相关仪器设备、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舞台上可以与其他厂商相竞争。这一切的科技成果都要依托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以清华大学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三家科研单位共同成立。这里,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设施,浓厚的科技氛围,完善的生产条件与高级研究人员,从而孕育出了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今天的成果。

(三)7+1模式

“1”是指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7”是指北京大北农集团、北京资源集团、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七家饲料公司。2003年10月31日,他们联合成立了“7+1”高科技饲料企业联合体。在这种模式下,饲料所研究的饲料技术优先卖给企业联合体的成员,使饲料技术快速产业化,饲料产品在市场上得以大规模推广。这种模式改变了我国农业领域“烫手的山芋”吃不到嘴的现象,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例如,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承担的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植酸酶发酵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代替无机磷的使用,从而提高饲料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磷矿资源,这7家成员企业把植酸酶产品销到欧美,终于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过去,我国的植酸酶依靠进口,每公斤高达180元)。1991―2003年的12年间,饲料所只转让过两项技术成果,转化收入300万元,“7+1”联合体成立后的2003―2006年间,饲料所转让了 11项成果,收入达到1300多万元。不言而喻,“7+1”技术转移联合体使农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为饲料企业,饲料所创造了巨大的收入。

(四)院所改制模式

2002年7月18日,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市机电研究院改制组建成立。公司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转制的优势,秉承其雄厚的技术研发优势,依靠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致力于环保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创造了一大批的科技成果。在工业危险废物、大型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防化危险品、污泥、餐厨垃圾、有机废液焚烧处理领域,形成独特的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成为了环保领域的骨干企业。

四、中关村与世界先进科技园区的对比

美国的硅谷是产学研高度结合的体现,作为美国及世界的顶尖大学,斯坦福大学每年为硅谷培养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而且有大批斯坦福大学的师生在硅谷创业,该产值就占硅谷产值的50%左右,反过来,企业也会投资大学进行科研,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硅谷的不断创新。此外,硅谷的企业人员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企业周围会有很多的休闲、娱乐的非正式的场合,如咖啡馆,舞厅,酒吧等等,看似一个娱乐的场所,却使得企业之间加强了合作,还有利于知识与技术的快速扩散。

台湾的新竹是政府作用的集中体现,1973年,政府主导建立工研院,与此同时,台湾科学部、工研院和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在硅谷设立办公室,为有意在台湾设立科技公司的人提供信息,并为回国创业的留学生提供厂房、资金支持。这些海外的创业者便成为了连通硅谷与新竹的桥梁,促进了硅谷与新竹的经济联系。硅谷进行着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而新竹进行着产品生产,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新竹许多企业在海外建厂和设立分支机构并与世界著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新竹形成的全球战略联盟的网络成为了创新系统的一大特色。

五、中关村对于我国其它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启示

作为中国的硅谷,尽管中关村与其它世界先进科技园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它取得的成就与辉煌是毋庸置疑的,对我国其它高新技术开发区仍起着示范与带动作用。针对我国目前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各个开发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借鉴中关村的创新系统及上述的四种官产学研结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产业集群的一种,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形成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衍生的速度,最终获得竞争优势。所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必然会依托这种产业集群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增长极,进而形成发展地带带动全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焕峰.论区域创新系统[J].科研管理,2011,1-7

[2]胡迎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2006

[3]李振国.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路径研究:硅谷、新竹、中关村之比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6-130

[4]陈翁翔,林喜庆.科技园区创新模式比较与启示―基于硅谷、新竹和筑波创新模式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