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境类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境类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在对高校环境类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改革基本要求,提出了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认为加强课程内容更新,采用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突出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给水排水 改革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41-02

随着现代城市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给水排水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新改扩的难度日益提高。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以及给水排水处理等方面急需熟悉现代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1];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迎来就业难的问题,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应尽可能地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城市给水排水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本文针对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新形势,结合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全面分析了环境类专业的《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教学体系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类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的教学改

1 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给水排水》课程的知识要点覆盖了数学、物理、化学、材料、水文、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课程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专业知识更新快。根据对目前该课程教学现状的了解及对课程内容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目前授课采用的教材,大多是系统介绍城市给水排水管网与水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特点是理论覆盖面广、专业知识性强,但涉及到城市给水排水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描述较少,也不够详细。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城市及城镇化建设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各种涉及给水排水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2],若只按照教材内容授课,不但缺乏案例教学基础,而且在案例教学的引导性方面无法展开,因此,教师需要在教材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取舍,并针对性地添加新知识。

1.2教学方法略显单一

《城市给水排水》课程在设置之初,即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是目前本课程教学开展的基本框架。但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由于变化较少,与案例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其典型特点是以讲理论,讲方法为主。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操作性稍弱,不但对学生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帮助不大,而且与目前城市给水排水的发展也渐行渐远,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大纲对课程教学的要求。

1.3实践教学缺乏效果

由于城市给水排水专业特性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而且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在科研实验、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好基础。但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内容匮乏,达不到应有教学效果的情况,如实践管理不到位、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客观原因;以及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在一些动手操作环节简单应付,敷衍了事等主观原因。

2 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要求

近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3年更是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实际工作能力、交际沟通及协调组织能力等逐渐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并贯穿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这些新问题,对目前环境类《城市给水排水》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提出新的要求。

由于《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多学科、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自身具有鲜明专业特性的同时,对其它如水力学、水文地质、工程管道、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较高要求。这就决定了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在坚持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以较宽的教学口径覆盖给水排水多个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为目标,重视学习过程的创新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改革设想

3.1 充实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说,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基础理论讲授较为全面,授课过程中,详细讲解了城市取水工程体系、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与计算、给排水处理、城市雨水灌渠系统及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等内容[3];缺点是未能充分介绍给水排水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情况,比如直饮水系统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低碳化技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资源化用水综合管理技术等。

由于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在授课时不但需要讲清楚城市给水排水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必须针对专业特点,开展一些先进的、环境友好的给水排水技术、设备、应用的案例教学,从而在加强理论教学效果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好奇与追求,也为今后从事环保相关工作开阔眼界。为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力争达到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有应用出处,每一个发展方向都有最新的应用知识概述,摆脱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从整体上完善《城市给水排水》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3.2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前述的案例式教学体系完善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必同步进行。以往城市给水排水课程的教学基本以理论讲解和知识点概述为主,课堂互动比较简单,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而《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散乱,一堂课往往包含大量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

笔者认为,采用传统的按部就班教学方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应以主要知识点为主,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式,通过案例扩展讲解其覆盖的相应知识点,使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对城市给水排水的理论和应用的双重理解。将《城市给水排水》作为选修课的班级,甚至可以采用倒叙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贯穿前后章节,而不用过于拘泥于教材内容。

3.3提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实践教学是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也是目前普遍探讨和摸索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科专业的不同导致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相差很大,对于环境类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在课内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协调周边与给水排水相关的各类工厂、企业,争取实践教学机会,如到自来水厂、主要取水和排污点、典型地下给水排水管网枢纽和相关建设点进行现场教学。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综合利用各类实验室的现有实验器材和教学模型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授课老师从事给水排水相关设计与研究的工作积累,通过视频教学讲解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到,加强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必要性。教师要仔细编写课程设计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给排水知识,完成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管网布置、计算、绘图、说明书整理等一系列步骤,为今后从事相关设计奠定基础。

同时,授课老师要尽量安排好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尽量摆脱传统理论教学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参与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提供每个环节的动手机会。另外,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的互动、互助、互通,从而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给水排水学科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全面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它知识点,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全面采用案例教学法,配合课堂讨论、分层讲解,以点到面,化难为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的更多、更牢。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敢于创新多种教学法,达到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树平,刘遂庆,吴一蘩.《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1, (24):20-22.

[2]王萱,赵星明.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94-96.

[3]夏大平,郭红玉. 《给水工程》教学新思路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4):250-255.

作者简介:杨虹(1981-),女,汉族,安徽铜陵人,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环境污染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