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按照旧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所有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这使得固定资产长期按期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也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2010年10月,财政部会计司起草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规定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以反映资产因使用中的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从而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本次征求意见稿除了新增 “累计折旧”科目外,还新增 “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清理”相关科目,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处置,与企业接轨,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实物管理 大多数高校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登记入账,到使用、维护、处置等环节,由多个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各部门虽能各司其职,但由于管理权的限制,未能从学校“一盘棋”的宏观考虑。高校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验收后未及时登记入账、闲置、未定期维护造成使用寿命骤减、定期盘点工作不够重视、效果不佳等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以保证对固定资产实现合理购置、管理科学、资源共享、高效使用的目标。

(二)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核算,即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一是确认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显然偏低,且部分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较短,报废较快,导致确定为固定资产的设备繁多,管理压力较大。随着高校教学研究的需要,自制设备的需求增加,而自制设备的核算,没有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自制设备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却发生了一些支出,确定为固定资产不合适,单纯费用化也不合适。对于需要安装的设备,也直接通过“固定资产”的科目直接进行核算,于是“在建工程”科目的核算十分迫切。另外,对于单位价值低于固定资产标准的大批同类物资,确定为固定资产,“大批”的概念太模糊。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把握,实际中有将大批的同类物资拆分,来回避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二是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高校的固定资产以外购为主,其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在实际操作中,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等,由于种种原因,如运输等费的支付提前或滞后于固定资产的确定;这些费用未写明用于某项固定资产的支出;费用较小,增值固定资产手续繁琐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作为费用直接列支。三是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支出。就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而言,不提折旧,不确定减值,故高校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就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符合固定资产确定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校未使用“在建工程”的会计科目,所以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是通过“固定资产”会计科目来核算,在后续支出中,由于更换部件需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被替换部件的价值可能无法确认,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四是处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固定资产的处置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手续繁琐,时间较长,造成已经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不能按期处置,账面上固定资产的价值虚高。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研究的必要性

(一)财务软件与实物管理软件的衔接 随着本次征求意见稿的面市,就迫切需要能实现对现有的财务软件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软件衔接的新系统。软件研发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过近一年的时间,适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子系统陆续出现,集成了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两个功能,为高校实践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新会计制度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研究结果充分性程度的提高 学术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讨论,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为向新会计制度过渡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但综合研究不多,只对实物管理、财务管理或新旧会计制度的核算差异某个方面进行研究。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进一步加深 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给予了足够重视,各省市结合国库集中支付与固定资产报废手续等契机,推出了统一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的监管,为向新会计制度过渡做了管理上的准备。

三、新会计制度视角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对策

(一)建章立制,理顺关系,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起一套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的登记、保管、赔偿、核查、报告制度,要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实物形态的资产登记建档。对无实物形态的资产要弄清来源,理顺关系, 合理分类, 有偿占用。 定期组织实物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监督,对盘亏、闲置和挪用等未按照规定使用固定资产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另外对固定资产按重要性加以分类,实施差别管理,提高效率。对价值较高资产,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并应列入年末资产清查的必查项目。定期检查,随时关注其使用情况;其它价值较低、重要性一般的资产可委托使用部门进行管理,年末清理时由使用部门自查,资产管理部门随机抽查。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核算,也关乎是否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学习新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施必要的绩效考核,以达到优化财务队伍建设,带动财务队伍的全面提高。

(三)依托网络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掌握着固定资产的名称、编号、分类、厂商、单价、数量、金额、领用人、存放地点等信息,财务部门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如果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核对,也会因为信息共享而及时发现未入账的已购买使用的固定资产,提高工作的效率。

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使各校区联网,校区与各部门联网,对所有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周期的全程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记录固定资产增减、调配等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以及结存等具体情况,使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各个部门固定资产使用,变动情况,以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现在能实现数据共享的子系统与模块陆续研发成功,使得升级管理手段成为可能,加快固定资产的信息化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珍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新模式创建》,《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2]李明玉:《高校固定资产财务核算问题浅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第4期。

[3]李淑春:《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第6期。(编辑 代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