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九大行业薪情增幅较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九大行业薪情增幅较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又到年末,今年的职场如何,薪水看涨的行业有哪些,谁是真正的职场黑马?记者走访了业内的知名机构和专家,为读者――解开2006年各行各业发展前景。

九大行业薪酬上涨显著

薪酬高位,通常意义上,一指薪酬的绝对值高位,二指的是薪酬增长幅度高位。从薪酬绝对值高位的角度来看,

电信行业、手机行业、房地产开发行业、汽车制造业、保险行业、金融行业、石油电力等能源行业,均荣登2006 年高薪行业榜单。传统的高薪行业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拐点或者不可抗因素的话,薪酬不会有明显变化,都会处于高位。

薪酬增幅高位的行业主要有:潜力巨大的网络游戏行业,薪资增幅平均达到15%,其间与网络游戏业务相关的职业,比如网络游戏的运营、开发、企业设计等岗位,薪酬增长速度加快,关键性岗位薪酬增幅甚至高达20%。

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中的ic、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领域,薪资增幅均达到11%。越来越多的ic 国际巨头看好中国元器件制造领域的发展,一些从事研发、电路设计、生产工艺类的人才成为企业抢夺重点。

通讯设备制造业薪酬增幅迅速。随着中国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先行。当然,该行业也属于传统的高薪领域,增幅达到10%以上。

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机械制造类行业,薪资较往年有明显增加,维持在3%~ 4%的水平。2006 年的精密仪器类制造业、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薪酬均有明显提高,达到6%左右。

汽车配件制造行业增幅见涨,随着国内汽车使用量的猛增,生产车灯、车龙骨等各类车载系统、改装用品的汽车配件行业薪资速度很快,大概在6%~ 7%。

服务行业发展势头好,增长幅度大,但是整体基数低。酒店、商旅、物流、船务、海运领域,人才竞争激烈,再加上外资的入侵和竞争,薪酬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总的增长速度还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比如,酒店行业,往年的增幅一般是3%~ 4%,今年可能达到6%。

公关行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在中国只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业务的逐渐扩大,需要公共关系服务的企业甚至政府越来越多,公关行业的薪酬增幅今年达到8%~ 9%,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网媒被划入互联网领域,从薪酬水平来看,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的薪酬总体水平高30%~ 40%,增长速度也高两三个百分点。

此外,2006 年的环保行业、水务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加上市场需求的增大,薪酬增幅显著,达到8.5%~ 9%。

有色金属行业薪酬呈黑马态势

今年薪酬呈“黑马”态势的行业,最典型的是原来不被关注的有色金属行业,由于铜、铝等冶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薪酬增长呈黑马态势,由往年的1%~ 2%的薪资增幅,提高到2006 年的5%~ 6%;造纸业、纸品生产业,以前年增幅一般在3%~ 4%,2006 年薪酬增幅达到7%~ 8%。此外,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渠道开发或终端销售、加盟连锁领域的岗位薪酬涨幅可观,未来发展前景巨大。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整个医疗体系将逐步推到全国各地,入村入镇,国内各个医药公司,国外的医药流通企业,纷纷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与去年持平的薪酬增幅不明显的行业和职业,有软件开发业、软件系统集成业,大概在7%~ 8%,互联网行业、无线增值运营业、无线服务提供业,前几年发展非常迅猛,薪酬基数高但今年薪酬增幅趋缓;医药、医疗器械行业、平面媒体行业、广告行业、金融行业、石油电力行业,基数均保持较高水平,但增幅不明显。

2006 年薪酬走势趋缓的行业有:服装制造行业、品牌电脑行业,涨幅大概在3%~ 4%,比往年有所下降;消费品行业,家电制造和营销岗位,其增幅较以前略有下降,今年保持在5%左右。

职场薪酬回归理性

相较于往年,2006 年的职场薪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专家季征先生用两个字来形容--理性。季征先生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前几年的增幅都非常迅速,2002 ~ 2003年的增幅是11%~ 12%,2004 ~ 2005 年薪资增长率是9%~ 10%,2005 ~ 2006 年的幅度是8.1%~ 8.5%,由此可以看出,尤其是今年的薪酬增长,增速明显变慢,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渐回归理性。薪酬虽然增幅降低,但是基数仍旧会逐渐增长。未来三年内,薪酬将持续回归理性状态。

为什么职场薪酬整体水平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季征先生分析说,从内因来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步伐的加快,一些投机性行业的发展速度得到控制,行业发展开始回归理性,使得行业薪酬也开始放缓。此外,人才的供给增速远远高于人才需求速度,因此,薪酬增长速度也会放缓。

从外因来看,首先,外国企业在华的薪资策略在逐渐调整。外资企业步入中国的初期阶段,通常采用高薪吸引最顶尖人才的战略手段,而业务一旦步入正轨,外国企业就会慢慢把薪酬标准与本地结合起来,并逐渐向本地薪资水准靠拢。但是表面上,外国企业的薪酬数目还是处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