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高速公路养护的现代化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高速公路养护的现代化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车辆日益增加,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本文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social vehicle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highwa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xpress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work.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U41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高速公路养护要求

养护维修是高速公路整体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公路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一般而言,高速公路在投入使用后,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其各个性能也逐渐下降,因此极易产生多种病害。加强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维修,可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行人出现更舒适、更通畅,同时还具有经济、环保等特点,能够使高速公路长时间处于原设计状态。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并做到防治结合,通过先进的养护维修技术,给予高质量、高效率的养护维修,做到及时养护、经常养护及长期养护,提高养护维修的整体效果。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主要目的为使高速公路上路面、防护坡、隧道、路基、护栏、挡土墙、监控设施、桥涵、标志、绿化等多个项目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2高速公路养护的主要特征

2.1 养护工作要经常、及时的展开。高速公路在我国是交通运输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通过养护管理工作来保证车辆畅通不阻的在道路上安全通行,要及时修补损坏的路面及设施,确保路面完好无损的良好状态。如果不能经常、及时的展开养护管理工作,会对高速路上行驶的驾驶人和乘车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如因养护不到位导致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损失不可估量。

2.2 养护对象范围之广。去除基础的养护对象如道路本身、隧道、桥涵、三高等结构物外,也应该把交通工程的设施、通讯设备、监控管理、照明设施、公路沿边的绿化工作、各种服务设施等等全部纳入管理对象之内。以上管理对象的养护包括了道桥、机电、绿化等多种多样的专业,统一之下演变成了一个范围广泛、各部门息息相关、不能缺除任意一部分的完善全面的养护系统。

2.3 养护成本高、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在养护工作中,不能避免使用大型机械作业,会提高养护的成本。另外养护对象分门别类,工序复杂不一,体现了养护工作的难度性,在不断的工作中,需积极追求学习新的施工工艺,探索推行高科技设备及材料,让新科技融入到养护管理

工作当中。

2.4 养护工作危险系数高。由于养护工作大多都进行在车流密集、车速畅快的高速公路,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比较高,养护管理的工作人员比其他行业的危险系数更高。

3目前现代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不足

进行养护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使用准确、科学、有效的各种技术措施,使得高速公路可以保持完好无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以及沿边各个设施的完整。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并处理损坏的道路或周边设施,以保证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舒适顺畅,保证国家和人民的通行利益和税

收效益。要实现这个双赢的目的,就要直视当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常见的不足。

3.1 养护定额及技术规范不完善,没有合理的管理凭据。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仍未出台统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定额,养护费用的估算和支出没有具体相应的检测标准,随意性颇大。并且养护质量的检测一直使用与普通道路养护管理的“好路率”标准,管理方针、技术规范、质量监测标准都没有统一,高速公路全面的养护管理很难得到满足。

3.2 养护机械使用率低。在一部分高速公路的养护部门中,已经从其他国家购进了大功率的科技化养护机械,但是不能良好的使用、适应,对机械的性能也不能良好的开发,导致配备的机械派不上用场,使用率低,花重金引进的先进设备闲散浪费情况普遍发生。

3.3 养护管理的工作人员资质偏低。现赶上我国正在兴建高速公路的黄金时期,很多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被大量投入到建设工作中去,导致后期养护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很多高速公的养护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年龄也偏大,对养护技术和相关知识摄取不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差,不能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工艺,运用新型能源材料,不可避免的对养护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3.4 养护单位体制不健全。养护单位的内部体制不够健全,没有合理的管理升职制度,没有良性的竞争,导致各职人员缺乏工作动力,降低工作质量和效率,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养护工作的进行。

4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4.1 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在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执行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管

理素质和准确果断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就会对公路病害熟视无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也很难保证。根据目前现状,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办各层次各类型的培训班,对养护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和讲解,组织开展技术比武,激励养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不要闭门造车,要走出去,通过学习考察,借鉴别人成熟的先进经验。

4.2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是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是规范各部门之间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工作正常衔接,避免相互推诿、扯皮和遗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俗话说: “没有

规矩不成方圆”,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制度建设时,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要符合实际需要,言简意赅,可操作性强,三是内容全面,要涵盖工作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岗位。

4.3 走科学化、信息化、专业化、机械化养护之路高速公路本身固有的性质决定了高速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复,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后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通行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过去那种养护用人工,运输用四轮,管理凭经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且也不能适应现代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决策科学化、反映信息化、实施机械化的专业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快捷。

4.4 实现公路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的协作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之间的紧密配合是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路政管理是养护管理的保障,一方面、路政人员要加强学习培训,也要加强管理,做好路损情况分析,研究好对策。另一方面,从法律法规上,赋予路政管理人员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两个部门之间要经常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对策,提高工作效率。

4.5 重视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数字化系统,使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更趋于现代化,所运用的软件,可通过强大的功能使高速公路养护信息具备可视化的特点,同时可实现公路沿线空间三维化,对高速公路各种数据,可进行直观与准确的分析,使高速公路数据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可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及养护管理提供及时、全面、准确、客观的数据资料,使相关人员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能够把这些数据资料制定出科学、高效的管理决策,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整体质量。( 2) 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促进养护管理职能化,完成工程质量监测工作。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先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RS 技术、雷达技术及高精度传感器等,这些检测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检测方式,逐渐向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极大推动我国高速公路整体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工艺、材料及技术等,使高速公路路面具备较高的耐久性,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质量。

4. 6 重视高速公路检测工作高速公路检测是其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高速公路进行检测。高速公路检测工作需注意以下两点。( 1) 收集高速公路相关的技术数据,并向上级汇报,形成高速公路技术数据库,相关人员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可充分运用这些技术数据资料,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如确定高速公路的病害程度,对高速公路病害状况进行安全性的评估等。这些科学、准确的决策可提高高速公路整体的养护水平,确保高速公路能够安全运行。( 2) 掌握高速公路各部分的使用性能,尤其是路面部分,必要时需对路面给予动态跟踪管理,确保高速公路路面能够保持正常的性能。一般而言,高速公路路面主要包括三大指标,即摩擦系数、平整度及弯沉。对着三个指标,需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这三方面的指标符合一定的要求或标准,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更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壁,邹锋光.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6)

[2] 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