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块匾额传后世“化被草木”见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块匾额传后世“化被草木”见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二中学)

摘 要: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民国开始算来已有百余年了。在这改革浪潮中,有多少所谓成功的典范都被冲击得干干净净。可一直以来,南通教育人坚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南通的教育为什么能够成功?应该从它的前世今生来寻找答案。前世是南通传统教育思想,而今生则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发展和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化被草木;南通;教育思想;常规课堂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很多所谓的成功典范都销声匿迹了。而经得起检验的、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成功的奇迹当属南通教育了。在“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今天,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南通教育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是南通教育人贯穿于大到学生升学择校、小到日常课堂教学的恒久不变但又先进的教育理念,才使这些有利于教育的条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种教育理念就是南通名人张謇留下的对南通有深刻影响的教育思想遗产――“化被草木”也就是教育均衡发展。

“化被草木”语出我国古代一本伟大的启蒙教育读本《千字文》。原句是“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意思是“凤凰在竹林中快乐地鸣叫,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奔跑。教化覆盖了大地的草木,恩泽遍及天下苍生”。作为一生中倾其精力创办几百所学校的张謇,把贤君的教化转化为对教育实质的理解,自然知道“化被草木”的深刻含义。于是把这句话写成匾额(这块匾额至今仍悬挂在狼山脚下的北麓园内),以警示后来的教育人:不要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要让教育遍及所有人。

为了提高徐州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教育学南通,水平双提升”的目标,徐州市委市政府派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前往南通交流取经。本人有幸跟随南通市田家炳中学骨干教师陈惠老师学习。陈老师是学生处副主任,要管理近五千名学生和近百名班主任,学校日常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耗费了陈老师大量的精力。但是,只要一走进课堂,他全身便有一股劲。他在课堂中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想深处的东西,就是“化被草木”的精神实质的外化。

这是他常规课堂中普普通通的一堂课。他教授的是《晏子使楚》一文。先看看这节课的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巩固四首古诗的背诵。《春望》――

开始!

生:齐背(四首诗)。

师:还有谁背诵有问题?好,我们再来一遍!《春望》预备――开始!

生:齐背(四首诗)。

:从总体背诵情况看,《过零丁洋》这一首还存在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巩固。

生:自由朗读再自由背诵。

师:好,现在我们再进行巩固背诵。

生:齐背《过零丁洋》。

师:好,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巩固,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这一点。

这节课一上来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教师发现有的同学掌握得并不理想,他没有生硬地批评学生让他难堪,也没有放弃他,而是通过反复诵读巩固的形式提醒学生,让掌握效果不好的孩子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理解老师的苦心。这种春风细雨式的教学方式不正体现了“化被草木”的教育精髓吗?

师:同学们,如果你的小学语文老师来我们田家炳中学进行交流。我会问你的小学老师,你们城南小学语文水平都这么差吗?给我们送来这样语文水平的学生?你的老师不温不火地说了一句话,我便哑口无言。你说,你的小学语文老师会说一句什么话使我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生:(沉默一会儿)不……不知道!

师:好,那就从课文《晏子使楚》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先熟悉课文三遍。注意,先弄懂大概意思,你要读懂了才知道怎么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

师: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王想刁难他,让他出丑。是不是临时想出来的?

生:不是。

师:是不是楚王刚开始听到晏子要出使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激动不已了?是不是早有这个想法和打算了?

生:楚王听说要来出使的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的人,便设计羞辱他:有一个齐国人在楚国盗窃,便说“齐人固善盗”。晏子则以“橘生淮南”的话来应对他。这样楚王反受其辱。

师:很好!当我想羞辱你的小学语文老师,那你该怎么回答我呢?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

师:也许你们的小学老师会说,我们的孩子都非常优秀,到了你们学校就说成绩退步了,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橘子和枳”的故事……

生:我的老师会说,“这是不是你们学校的水土问题呀?”

(众笑)

师:这是不是很尴尬呀!

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在学习、交际、做人上都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提高。教师在这样普普通通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全覆盖式的教育,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基础知识、提升各种能力,一步步走向成功。

这是南通市普普通通常规课中的一堂,充分体现了当年张謇老先生“化被草木”的教育思想。这种理念,恐怕是其他地方的教育人需要认真反思和体会的。

作者简介:宋崇瑾(1966.01―),男,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课堂教学,荣获徐州市学讲先进个人,徐州市德育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